|
发表于 2023-10-29 0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吸取昨天没买到青虾的教训,今天六点多就奔向二菜市。
菜市入口处正好有卖大青虾的。一对中年夫妻在讲价钱。卖虾的也是两口子,年岁略大点,估计有六七十岁。他们说,七十一斤,少一分不卖。我走上前去,看到虾比较大,也齐整。这么好的虾,市场上很久没看到了。于是我就买了一些。

拿到临近摊位称好后,卖虾的老先生看到刚刚砍价的女士,拿着网兜里的虾子甩来甩去。老先生一把夺过网兜,扔回水桶里,气愤地说:“不卖了!”女士尴尬不已。一旁的老奶奶说:“买点虾子这样甩,要是在船上,非把你推下水不可!”我竭力解劝,反复强调“和气生财”,才逐渐平息了事态。
平心而论,女士的做法也算不上多出格,只是要多控掉一点水,因为她买的是七十块钱一斤的虾,不是水。但为什么两位老人反应如此激烈呢?估计这与他们的价值判断有关。虾是水中捞来的,带点水正常;不让虾中有一点水,小气吧啦的。在他们看来,不能跟小气鬼做买卖。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的几个同事到徐州出差。逛街看到有卖狗肉的,问多少钱一斤。摊主说三块钱一斤。其中一个人随口地问了句:少卖不卖?摊主生气地说:不卖!离开摊位后,几人商量,觉得三块也不贵,于是就回头去买。出人意料的是,摊主怎么也不肯卖,别说原价三块不卖,就是五块也不卖。
我猜想,那卖狗肉的可能是樊哙的后人,还存有古风。在他们看来,卖东西不能坐地起价,买东西也不能随便还价,买卖都要讲究“诚信”二字;还价就是不信任他,就是瞧不起他。
不知现在徐州还有没有卖狗肉的,不知现在还价还卖不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