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清明要回家祭扫,平时很忙的亲家公在清明节那一天的早晨才匆匆赶回老家。晚上,宝宝就开始“陪”我们“喝酒”了。短短的三天里,宝宝一共“陪”我们“喝”了五顿酒,基本一天两次,他的“酒量”可真大啊!当然,所谓“陪酒”,只是让宝宝拿个酒杯盖子“意思意思”,自然不是真喝。不过,宝宝学得还真像,像我们一样也把酒杯盖子放到嘴边,还昂起脖子“喝”呢。“喝”过后,也和我们一样,“啊”的一声,好像很享受的样子。
清明节的第一天晚上,因为我晚上有课到女儿家的时候比较迟,到的时候,宝宝“陪”亲家公和他舅爷爷(女婿的大舅)已经“喝”了一斤了。看我到了,宝宝很高兴。可能他心里想,今天晚上喝酒怎么没看到我呢?现在看我到了,宝宝很兴奋,还做出他的招牌动作——一边笑着一边把两个小手攥紧拳头,很像是喜欢打篮球的他爸爸在球场投进球后喊一声“耶”样子,可能这个动作也是他爸爸教他的吧?接着,他晃晃悠悠地跑到我身边,笑着把我拉到一张空着的椅子边,还拍拍椅子,示意我坐下来,那热情的样子真是让我感动!连家里人都说:“宝宝对爷爷真好啊!”我坐下后,亲家公又开了一瓶酒,还让宝宝接着“陪”我“喝酒”。自然,凭我的酒量,第二斤,我是喝不掉的。我对亲家公说:“你难得回来,明天晚上我请客!”因为我们白天要上课,所以,请客自然放在了晚上。而且,因为北京那里很忙,亲家公第二天晚上要乘十一点的火车赶回去,所以,我请客也算是给他送行了。更重要的是,前几天还是亲家公的生日。我们生日的时候,一家人都到饭店吃饭,亲家公的生日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我们也该好好庆祝一下,算是为他补过一下。
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喜欢喝酒的亲家公自然要喝几杯,我因为要上班,和宝宝一样,只是端端杯陪陪他。在陪他的时候,我问家人:“你们想好了晚上到哪里去吃啊?”妻子也说:“前段时间,在北京让亲家公花钱花时间陪着玩了几天,我们应该请你吃饭。”妻子又说出了一个请亲家公吃饭的理由。亲家公说:“还是不要下饭店了吧?就在家里吃。我们都是一家人,还用这样客气吗?”“那,晚上我买菜,再带一瓶好酒,我们就在家里吃,反正也没有外人。”我说。因为每次开车到饭店也不方便,一辆车坐不下,两辆车又浪费。而且,因为要开车,肯定有人不能喝酒了。
到了晚上,在家人的精心准备下,女儿家的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菜。因为放假没什么事情,在家里吃饭又不用开车,家里除了不喝酒的女儿和妻子,其他人(包括亲家母)都喝酒了,气氛很热闹。就连在桌边四周转悠拿着酒杯盖“陪”我们“喝酒”的宝宝也跟着“哈哈哈”地笑着。已经十八个多月的宝宝,现在不但会喊“爸爸”“妈妈”和“奶奶”,现在连“爷爷”也会喊了,现在看太太走路不灵活,还常常说“慢慢啊!”因为他妈妈常常对他说这个话,所以,即使没人教,他也突然会说了,让我们很是惊讶。看我们“哈哈哈”地笑,他也跟着学“哈哈哈”,让家里的气氛更热闹了。更搞笑的是,他拿着一个酒杯盖,常常摇摇晃晃地笑着跑到每个人身边“敬酒”。家里都说:“宝宝将来的酒量肯定不得了!还特别有礼貌!”因为虽然我的酒量不大,可是,他的爸爸和爷爷的酒量都不小。
清明第三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到女儿家吃饭。看到亲家公在家,我笑着问:“你昨天晚上没走成啊?”“本来是准备在网上抢晚上十一点的火车票的,可是没抢到。今天晚上一定要走了,已经抢到票了。”他笑着说。因为亲家公晚上才走,下午我也没有课,又是放假时间,女婿又拿出一瓶酒放到了桌上,我笑着对宝宝说:“再陪我们喝几杯好不好啊?”宝宝笑咪咪地对我直点头,他的动作把一家人都逗乐了。在桌上吃饭的还有亲家公的妹妹(她是和亲家公一起回来的参加同学孩子婚礼的)和他的老母亲,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喝酒的时候,亲家公对我说:“过段时间可能会很忙,他妈妈(说的是亲家母)可能要到北京去忙一阵子。正好你们对口高考也结束了,可以和亲家母一起再带宝宝去北京玩几天。”我笑着说:“我刚刚去过又去啊?”“上次你去,宝宝没去啊,而且,北京那么大,可以玩的地方多了!去过也可以再去啊!”亲家公说。“如果真带宝宝去,我们就带他去北京的清华和北大看看,那是他将来的努力方向,现在就让他感受感受。”我笑着说。因为前段时间是偶然去的,行程匆匆,一向喜欢游览我对没去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化底蕴的清华和北大还是心生遗憾的。家人都笑着说:“对!对!”一边的宝宝不知道听没听懂我们的话,他看一家人都笑了,他也笑着直点头,好像真的听懂了一样。
晚上,我放学后到女儿家吃晚饭,家里只有亲家母和她老母亲,妻子和女儿带宝宝到小区里玩了,亲家公出去办事了,女婿也不在家。我坐着也无聊,就到小区里找宝宝。等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亲家母的晚饭已经做好了,亲家公也回来了。为了让我们喝几杯,亲家母还特地去街上买了几个菜。所以,宝宝又一次陪我和亲家公“喝”几杯。到那一次喝酒,宝宝整整陪我和亲家公“喝”了五顿酒了。吃过饭,陪宝宝玩了一会儿,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我们就和抱着宝宝的亲家公告别:“你晚上十一点的火车真是辛苦了!”“已经习惯了,你们在家里也辛苦啊!”亲家公笑着说。“下一次什么时候回来啊?”“不一定,看生意怎么样。”“回来再让宝宝陪我们‘喝酒’。”“不一定要等我回来,你们如果带宝宝去北京,让他在北京陪我们‘喝’也可以啊!”亲家公笑着说。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虽然喝多了伤害身体,可是,亲戚到一起喝几杯调节一下气氛还是很应该的,只要不喝多就行,所谓“小酌怡情”,我平时是喜欢让宝宝“陪我喝几杯”的。可是,因为我的酒量很小,所以又很怕喝酒。加上清明几天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上忽下,我感冒了,也不敢喝酒。可是,就是这样,宝宝还是“陪”我和亲家公“喝”了五顿酒,可能还是心情高兴缘故吧?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岁多点的宝宝“陪”我们两个爷爷“喝酒”,我们喝得能不高兴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