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212|回复: 0

[中医院] 精湛医术传洪泽,儒医芳名誉杏林—记中医专家卜开初先生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233

帖子

14万

积分

认证单位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积分
148312
发表于 2022-7-25 09: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精湛医术传洪泽  儒医芳名誉杏林
——记中医专家卜开初先生
  在洪泽,提起老中医卜开初,多耳熟能详,交口称赞。虽然退休十余年,仍坚持在门诊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初心,为党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他是一名医生,治愈过无数的患者;并屡起沉疴,出神入化。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江苏中医名家流派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淮阴吴鞠通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曾任洪泽县中医药学会秘书长30年。他是一名诗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洪泽楹联学会会长。诗词歌赋,游刃有余,担任区老年大学诗词、楹联教师近40年,培养了大批洪泽诗联人才。同时,他更是一位忠厚的儒者,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他宅心仁厚,性格温和,易于接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20722163242.jpg
感母病失治,乃立志习医
  卜开初,洪泽区高良涧街道王集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嗜书如命,凡可见之书,皆喜读之,小学中学成绩一路优秀,故年虽小而知识颇丰。每与大人们谈论古今,总能滔滔不绝,并引经据典,条理分明,是大家公认的少年才俊。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那一段荒唐的岁月里,母亲因贫病交沴,无钱医治,不幸英年早逝,他痛定思痛,在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长大做一名医生的想法。
  从此,他课余就找来医书认真阅读,开始似懂非懂,久而久之,也能略知所以。有一次,淮阴医疗队下乡,他与之交谈,居然能将针灸穴位背诵得十分娴熟,使医疗队的同志大惊,又十分喜爱,并鼓励他说:“如果你将来学医,定是一个好医生。”于是,赠送了一套针灸针和手指消毒器给他。此后,虽未业医,却也不时以针灸为人治病,颇受乡村百姓的赞许。
微信图片_20220724181208.jpg
  1968年新年伊始,他带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携笔从戎,投身到部队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所幸运的是,他被分到卫生队学医,真是如鱼得水,多年夙愿变成现实。在卫生队工作期间,居然治好了数例棘手之疾,受到领导青睐,并以优秀的成绩,获两次嘉奖。退伍后,分配到洪泽县人民医院,成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个洪泽籍的临床医生。1973年,县里推荐优秀青年上大学,院领导认为卜开初年轻好学,悟性又高,被组织上看中并推荐上了南京中医学院。在校期间,由于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另眼看待,多次表扬,写了好多篇学术论文,并被选中参加学校的《中医论文集》编辑工作。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到了洪泽县人民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并担任中医科主任多年。
攻疑难大症,攀医学高峰
  在工作上,忠实于党的卫生事业,致力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刻苦攻读古典医籍,积累了深厚的古文化基础,对古典医籍的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戮力实践于临床,在五十多年中,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救治了成千上万的病患者。并治好了多例被省以上大医院判为不治之症,使他们起死回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共和镇倪某某,因患臌胀,在医院治疗无果,已奄奄一息,便出院回家料理后事。路遇在医院工作的共和老乡,见其状不忍,乃商请于卜医生。在卜医生劝说下用中药治疗,终于起死回生,重操家务,并能放牧羊群而生活了多年。
微信图片_20220724181140.jpg
  高良涧镇王某,因患股白肿,病情危重,濒临死亡,被省某三甲医院同时判为不治之症,并言活不过明天。返乡后,忽然想起卜医生,何不请他作最后一决。卜医生也知此证难医,但见病人及其家属求生之切,十分难过。心想:如此重证,虽无特效疗法,但也宁可含药而亡,不能束手待毙,于是,运用自己的智慧,独辟蹊径,变无法为有法,病到垂危胆亦粗,便拟重方一剂,连夜服用,待过了今夜再商。次日清晨,其子来告,其父不但没死,且症状似有好转。卜医生甚喜,又亲赴病家,更方续进。幸喜天意佑人,药证合拍,病情续见轻减,经精心治疗,竟峰回路转,转危为安,一个多月后得以痊愈,迄今已生存三十九年尚健在。
  县机关某工作人员李某,因患病毒性脑炎而致高热昏迷,经市相关医院治疗不效,遂转至省某三甲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治疗28天,花钱几十万,仍然高热不退,昏迷不醒。终因病情太重,而被医院宣布即将死亡,回家处理后事。众人议论纷纭,卜医生擅治疑难杂症,何不请他一诊。病者家属,犹疑不定,商于亲友。谁知有两个亲友皆言:只有请卜医生,或许能绝处逢生,别无他法。卜医生一见,患者高热昏迷已一个多月,不知经过多少名医,用过多少良药,而无一效,可见实已病入膏肓,要想治好,难之又难。但治病救人,乃医生之天职,卜医生反复思忖,运用独特的思维,拟用大剂进之。一日,未见动静,但人并未死;二日,仍无动静,人依如故。到第三日,体温明显减退,是生病以来第一次在39℃以下,家人似乎见到治愈的曙光,卜医生也窃喜在心。不停地观察分析病情,调整处方,到第七天,病人忽然苏醒过来。一家人欣赏若狂,卜医生也缓舒一口气,终于力挽狂澜,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拖了回来。从此依证调方,渐入坦途,不到两月,竟得痊愈。不久,并重返工作岗位。使当时为其治疗的某省医院的专家们难以置信,叹为神奇。
重求精求实,思立德立言
  在临床上,卜医生兢兢业业,能体病人之情,解病人之忧,能想方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用许多奇思妙想,出人意料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博得了病家的信赖。还吸引了周边县市不少病人来就诊,最远的是宁夏银川市的,实令人感动。在卫生部来洪验收二甲医院时,进行“你心目中的好医生”民意调研中得票率高居榜首。经常自己花钱配研秘方,效方,无偿奉献给广大病患者,如治化脓性中耳炎的“耳底散”,所治好的病人南到南京,北到哈尔滨。近五十年中,治人若干,从未收过病人一分钱。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好评。
微信图片_20220724181227.jpg
  以“当一个好医生”的母训为信条,白日临床诊病,夜间挑灯读书,几十年如一日,撰写学习心得,总结临床经验。勤于笔耕,乐此不疲。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20余次,国际学术交流5次,中日学术交流1次,获国际国内奖项数十次,获科研成果奖4项。著有《中国历代名医轶事》、《医医病书点注》、《淮阴中医》、《医苑轶闻趣谈》、《中药名称释义》、《吴鞠通研究集成》等10余部,其中《医医病书点注》被人称为“十部最有价值的参考书之一”。还著有《声律大观》、《诗韵选释》等工具书多部。名录载入《名医辞典》、《洪泽县志》、《洪泽县文化志》、《中国国学经典》等大型辞书之中。他曾被授予洪泽县“先进工作者”、 “书香家庭”、淮阴市“优秀知识分子”、淮安市“劳动模范”、 江苏省委组织部“二十年老支书”等光荣称号。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