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24 19: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读者 2022-06-24 18:32 发表于甘肃
以下文章来源于ONE文艺生活 ,作者有点惊慌的
我是当真没想到。
作为一线都市的丽人,咱好歹上班了,有工资了,居然还吃不起雪糕了。
在我的印象里,冰淇淋、雪糕和冰棍,还停留在10年前课间小零食的行列。
2块钱基本就已顶天,没事儿买一根能嘬大半天。
可我前几天去了趟超市,平平无奇的巧克力雪糕,在结账瞬间给了我一个暴击。
还是那个熟悉的拉门小冰柜,雪糕依旧不标价。
等结账的时候,支付宝显示“您已支付13元”。
从超市出来我这心就哇凉哇凉的,越想越不是滋味儿。这雪糕啥做的?吃个雪糕花出去小半顿饭钱?
前阵子热搜不也上了一个话题,让大家浅论一下雪糕为啥越来越贵。
打开评论区,全是踩过坑的倒霉蛋们在抱怨:小时候觉得巧乐兹最贵,现在巧乐兹就是最后的退路。
我悟了,不是我跟不上时代,是5毛一根的雪糕时代早就离咱远去了。
贵族雪糕,到底有多贵
小红书上对高价雪糕的讨伐,早都不是一天两天。
浅刷半小时至少看到10个拿雪糕不问价,结账后秒变大冤种的。
有人本着“不起眼的八成也不贵”的原则,精心选中犄角旮旯的雪糕,到门口付款一看要8元。
有人运气算不错,碰到了明码标价,看看贴出来的价格,确认了是咱吃不起的雪糕。
有人觉得国货应该挺良心,古风主题起码是传承和创意,结账一看要20元,此刻很希望亲妈能在旁边呵斥住自己。
也有人奔着网红滤镜去消费,年仅23岁把心一横就要全款拿下钟薛高。
别说,贵的雪糕果然有效果,结完账两根付款36元,这边还没开始吃呢,人就已经凉快多了。况且把钱花在钟薛高上的朋友,多少得有点洗脑的功力:钱花了不好吃说不过去,不把雪糕棍嘬出火星子绝对不能丢弃。
吃后仔细一看,雪糕棍还有附赠的惊喜,手拿两条人生哲理,就能明白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还有些朋友,特意避开梦龙这种大品牌,没想到还是一头栽进了雪糕套娃里。
左挑一个要11元,右拿一个要17元,不敢再换了,毕竟老板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了。
于是大批网友开始上网寻求避雷雪糕的秘籍。
第一个问题,现在到底还有没有两块钱以下的雪糕?
有,但不在街边常见的连锁超市里,要么找地方批发,要么回你三线城市的老家。
下一个问题,买到贵的雪糕,怎么不失体面地再把它放回去?
在这里真诚奉劝各位一句,不认识的雪糕,咱最好别乱拿。
为了避免雪糕躲在冷柜里随机“杀人”,网上也顺势出现了不少热心市民。
花钱替咱玩“扫雷”的,是“付款侠”。
不光把随手结账的“地雷”雪糕曝光,还顺带建议冷柜应该按照价格分类,别的不说,起码把5块钱以上的放远点。
在便利店工作的,是“价格侠”。
坦言现在的雪糕真的很贵,实在不忍心看各位结账时垮着个脸,今天就当一回“价格侠”,你问她就答。
再不济,买雪糕时别火急火燎,不吃也不会馋死;平时留心经验帖,别再好奇网红雪糕到底什么口味。
“包装简陋画面简单的不会超过6块。”
“没标价的不要,要拿就拿老冰棍和绿豆雪糕。”
“盲选伊利、蒙牛那种老包装款,涨价不超过3块钱,就是味道不太似从前。”
看了一圈下来,不知各位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有点惨。
如今的成年人站在冷柜前已然失去了雪糕自由,茫然不知所措。
一根雪糕少则十几,大则几十,属实没必要。
雪糕消费主义,谁在买单
话说高价雪糕,到底算不算智商税?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一根雪糕十几二十块的咱也不是掏不起,只是觉得性价比有点颠覆常理。
雪糕的价格和想象中的绝妙口味对比起来,不惊艳,甚至还有点掉链子。
本想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应急解渴,结果拿到手却越吃越渴。
价格摆在这,你说它难吃吧那肯定不至于,原料醇厚确实没骗你。
进嘴又甜又腻,一股子化妆品味,吃到一半就开始糊嗓子眼,转头就找水喝。
以前一根雪糕的成本,掰开揉碎也就是包装袋加上原材料的价格。
现如今还得把商家的种种营销溢价算进去。
雪糕棍上刻字儿是文化创意,倒逼强迫症患者玩收集;
口味独特的原味过于寡淡,加上三种果味就能搞出拼盘盲盒。
还有死死踩住健康饮食新定义,什么加了胶原蛋白的能养肤,低糖低卡吃了不胖。
再不就是一个季节出一个限定款,半年搞出一套新品;
联名款加持,生生把冷饮产品做成了网红雪糕经济。
主播这头带货,网红那头打卡,再平平无奇的雪糕也免不了在利益链上水涨船高。
但钱花了,代价还是要由咱消费者自己承担。
去年6月开始,钟薛高频频被点名虚假宣传。号称“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消协出面,直接打脸。
某牌“双黄蛋”的雪糕还被抽检出大肠杆菌含量超标,还有各项原材料添加剂,他写“0糖”你就真信。
原材料涨价是无可厚非,但商家在本就增加的成本上,层层叠buff,噱头营销,玩起了组合拳
成年人站在超市冷柜面前,胆战心惊又怕失了体面,不免要怀念起过去吃雪糕的童年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东北的雪糕,口味不是限定的,但雪糕本身是有季节性的。
夏天热了吃着降暑解馋,冬天嘶哈嘶哈在路边对着雪糕摊1元任选,2元封顶。
馋了吃奶味的雪糕,渴了就吃果味的冰棍。
家里买雪糕也不论根,要么成箱买要么批发买:
大脚板,小布丁,奶提子,还有老中街冰棍。
巧克力外皮包着奶砖的大脚板,外面还裹着一层厚实的瓜子仁。
香芋口味的美国提子,一口咬下去还有葡萄干,吃进嘴里奶味不多不少,浓郁到怎么都散不掉。
“童年常买雪糕”排行榜上,一定有个位置是留给1990版的美登高。
过去的雪糕,从来就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材料和噱头,但你吃完上一根总惦记着下一根。
媒体评论高价雪糕时也曾说过,高价雪糕做不到物有所值,势必会被淘汰。
多点真诚,别让儿时的雪糕自由,离咱越来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