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5-22 16: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
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
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
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
我行无南北,适意乃所祈。
何劳弄澎湃,终夜摇窗扉。
妻孥莫忧色,更有箧中衣。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这首诗应该就是苏轼离开北宋都城开封赴杭州上任,经过洪泽时所作。此行全程基本上都是水路,从开封坐船沿着汴河(通济渠)往东到泗州,穿过洪泽湖,经洪泽镇,拐去淮阴,经邗沟(淮扬运河)和江南河(江南运河)南下至杭州。
这首诗大意就是,苏轼从洪泽乘船出发去淮阴,半路遇到大风,于是又返回洪泽。洪泽的老百姓见苏轼返来,好酒好菜慰问。苏轼是个吃货,睡到半夜醒了,就开始明天淮阴集市上的白鱼肯定很肥美。湖面上波涛澎湃不止,整夜摇动窗户。苏轼的妻儿担心,风浪这么大,岂不是要耽搁行程。于是苏轼劝慰他们,没关系的,我们行李箱的衣服带的足够。
题外话,以词著称的苏轼经过洪泽对为啥不写首词而要写诗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时候他还不会,哈哈哈。到了杭州之后,我们的苏大文豪才开始学习填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