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9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长三角视野
高翔于1992年获得中级业务任职资格。这一年中,高翔编辑、采写稿件见报200多篇,超额完成报社分派的工作任务。其中,高翔采写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家感叹——/满眼人才,难得可用之才》、《“诸葛亮”摇鹅毛扇功不可没/有关人士呼吁重视软人才》等有关“人才”问题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另外,在小平南巡一周年之际,高翔参加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举办的“走马珠江看新潮”活动,采写发表了《深圳街头最引人注目的广告牌》、《广东人“拿来”有道/对国外设备择优引进》、《广东打破用工等级制/企业用人统称“员工”》、《广东科龙公司新观念/用人首选真才实学学历职称仅供参考》、《营造“航空母舰”抗御市场风浪/珠江三角洲企业纷纷集团化》等广东系列报道也深受读者喜爱。高翔在全国最早对深圳街头的“小平语录广告牌”作了报道,随后多家报纸转载。当年,高翔撰写的评论《论“猫论”》及通讯《小平南巡的足迹/——珠江三角洲采访札记》等文章在一些报刊发表后,更是引起了广泛反响。
在此前后,高翔撰写的《人类的触角在太空延伸》、《创造神话的生物技术》分获江苏省“科技兴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今晨地球掠过慧尾》、《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分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三等奖和江苏省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主持杂志社工作让杂志得到了海内外著名人士的赞扬
高翔于1993年11月调到江苏省侨办江海侨声杂志社工作。高翔到杂志社工作之初,担任副主编之职,自1994年7月起即担任主持杂志社全面工作负责人,直至2000年11月调离。
1993年底,高翔调到江海侨声杂志社后,根据对外宣传新的形势的需要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实际要求,在上级主管单位领导支持下,从新闻规律出发,及时调整了编辑思路,确立了把《江海侨声》办成“海外读者了解中国、中国读者了解海外的窗口,海内外炎黄子孙沟通、交流的桥梁”的办刊思路。高翔还提出《江海侨声》改国际大开本的主张和新的栏目设置方案,并获通过。高翔亲自主编1994年第一、二期杂志,为今后杂志的采编工作奠定了基本方向。自此,《江海侨声》面目一新,赢得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的喜爱,同时也渐渐得到国内读者的认可和上级领导、新闻界同行和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好评。在1997年底召开的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侨办领导也给予了表扬,肯定《江海侨声》杂志是省一级办得最好的侨刊。当时《江海侨声》已发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发行数也逐年增加。
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高翔的评价是:“由于他带领杂志社同志卓有成效地工作,使得《江海侨声》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杂志得到著名华人陈香梅、赵小兰、骆家辉、胡志光等的高度评价,为江苏省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