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8 2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联通
长三角视野
年轻的时候,我就认识了高翔,他当时就是我们省会南京媒体圈的知名人士,除了是早已闻名的著名校园诗人,在新闻媒体圈也深得同行的赞许。
高翔于1981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为了推动校园诗歌的创作与交流,就和校友创办了南京大学“南园诗社”并任社长。由于全校的诗歌爱好者们纷纷加盟,“南园诗社”一时间成了全校拥有会员最多的社团。他还做过两年中文系《耕耘》杂志的主编。这份杂志的刊名是由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先生题写的,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学刊物,主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在当时的南大校园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刊物。
高翔总的来说是个寡言少语、埋头干事的人。198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日报社工作,开始了他的媒体从业生涯,历任新华日报社记者,《扬子晚报》记者、编辑、专刊主持人,江海侨声杂志社(后更名为华人时刊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主持工作),新华社江苏分社《决策参考》编辑部总编辑,东方早报社长三角新闻中心副主编(外聘兼职)等职务。
从事新闻出版专业工作多年,高翔始终坚持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并认真钻研新闻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多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勇挑重担,凭着不懈的努力和进取,逐步成长为一名过硬的新闻出版工作多面手和富有创造性的媒体运营策划人才。
从事报纸采编工作是媒体圈公认的高手
高翔于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新华日报社工作。在日报工作期间,他曾和同事张玉林(现南京大学博导)一起去江苏最偏远落后的一个乡镇——邳州(当时叫邳县)燕子埠采访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乡村教育岗位的全国优秀教师周远生,共同撰写了一个长篇报道。当时乡村条件很差,回到南京时他们衣服缝里爬满了虱子。
同年11月,他服从安排被抽调到《扬子晚报》筹备组参与《扬子晚报》的筹备和创刊工作,并在扬子晚报工作了八年。(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