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中国,所有生活在城市楼房中的人们,都多少曾在平房前的院子里嬉戏玩耍过。 而现在所有的别墅式建筑,都要辅之以院落空间来作为顶配。 院子,这个从古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空间,究竟有什么魅力? 1.从篱笆院到四合院,院子属于所有阶层的中国人 不知道在多少人心中,篱笆院就是儿时的百花园。四分地用作杂物堆置,六分地一寸不浪费地种着黄瓜、豆角、西红柿、芹菜、白菜、葱、蒜。野花虽然卑微渺小得只能偷偷生长在篱笆的夹缝中,却比公开生长的菜花果花更加生机盎然。 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篱笆,篱笆上都有绿色的叶、五彩缤纷的花。许多篱笆上有着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和实用的倭瓜花、豆角花。农村的篱笆成了绿色的墙,隔出了一个个生机黯然的篱笆院。 鲁迅《百草园》中就写道,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和伏在菜花上的黄蜂,家里少有打理,野草生长得乱蓬蓬的。但小鲁迅最爱到这里玩。 而在人口密集的聚居区域,灰墙砖瓦隔出了一个个四合院。 各块空间被妥当地用作不同的用处,而正中间围起来的那一方天地,是夏季傍晚一家人围坐吃饭的最佳地方,是孩童嬉戏玩耍的游乐场,承载了无数欢声笑语,无数次愉快或伤感的迎来送往。 2.北方大院vs江南园林,院子的登峰造极之作 山西的大院,南方的园林,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绝对抹不去的两笔,鲜活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把院子造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无论是乔家大院还是王家大院,它高达数米的院墙,界限分明地划定了一个辉煌家族的势力和地位。而大院中分门别户地又坐落着小院,在紧密的家族联系中隔出自家门户的空间,保持独立。斗拱飞檐、石刻砖雕、牙版楼、彩绘金装层层叠叠地展现其中。 王家大院俯瞰图 大院体现了一个庞大家族的齐心团结,小院又各不相同地展现自家风格志趣。在这样的建筑语言中,家族精神、家园文化自然而然流淌期间。 而苏州园林,则把院子的空间感和审美感发挥到极致。 当下的苏州园林游客纷扰,进入其中中给人一种进入到一所大众公园的感觉。而必须要清晰的是,这些园林在过去都是别人真真实实生活过的家。毫不夸张地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最后的家。 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江南人的建筑情趣、审美境界,甚至是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在苏州园林中得以体现。而这一切,即代表着昔日人们的生活理想,体现着人的"诗意的栖居",它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人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放弃了院落,也就放弃了精神 院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保留。 虽然社会的变迁已经使住宅面貌面目全非,但在对“舒服”的理解上,现代人和上一辈、上几辈的人都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一个院落?因为院落分开又联系着外面和里面的世界,人们可以从院落走到外面,这院落随时提醒我们内外有别。用院落的围墙保护自家和外界的距离感,中国人的文化类型中不能缺乏涵养精神的空间,院子就是这样一块修身养性的宁静角落。 院落是自我展现的天地。 中国人建院子,绝不是一次性完工的。这是一方慢慢在展现自我表现的天地,今天添置几盆植物,明天开垦一块种植区。这个月想要搭一个秋千,下个月又想添置一张竹椅子。 院子里的物件添添减减,反映的都是当下生活的模样映射。刚添子孙的家庭,院子里少不了有婴儿车、小鱼池等各类玩物。而有长辈居住的院子,十有八九都会开垦出一小块菜地。 在这样一点一滴,反反复复的折腾中,日子就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若你有一方院子,你想装扮成什么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