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首都之窗在线访谈节目。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如何去和谐的相处,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护工作,不仅需要您的爱心与善心,其实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如果放生不当的话,不仅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再次的受伤甚至是死亡,而且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灭顶之灾。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大家一起关注:关爱野生动物,营造绿色家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相关情况。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张志明,欢迎您。 张志明: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繁育科科长田恒玖,欢迎您。 田恒玖: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体系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史洋,欢迎您。 史洋:大家下午好。 一、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背景和职能 主持人:今天非常欢迎三位嘉宾作客演播室。首先是不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历史沿革?比如说我们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我们整个中心的情况怎么样? 张志明:各位网友大家好。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它的成立时间是带2001年。2005年我们又在顺义区潮白河畔建成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也就是救护繁育基地。我们这个中心从建设开始到现在大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2005年,主要是机构成立,基地筹建阶段。2005年顺义基地建成以后,到2008年,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对绿色奥运做服务保障,也就是为我们的绿色奥运作出我们相关的工作。从2008年以后也就是后奥运阶段,一直到现在是我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得到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心一共有人员将近50人,在运行这样一个机构。从我们承担的工作职责分六方面。第一方面,我们中心承担着全市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这些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主要来源于市民发现的动物,也有一些执法部门罚没的动物都交到我们这儿进行救护。救护以后我们会进行科学放归。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救护中心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 张志明:对,是我们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工作。 第二项职责,开展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这项工作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从2003年的非典以后,大家都知道,当时认为非典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来源的一个疫病。这之后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等等相关的疫病,都和动物相关。从政府来讲,对我们这些块工作非常重视,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了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下面还会跟大家做详细介绍。 第三项职责,利用我们救护的动物,开展珍稀物种繁殖工作。大家看到野外有一些动物并不常见了,比如说我们都非常喜欢鸳鸯,我们基地可以对鸳鸯进行分工繁育。到目前为止能繁育的动物也达到20多种,每年都有动物的繁殖。 第四项工作,开展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教育。因为我们顺义基地占地有16公顷,有各个方面的野生动物的救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一些设施。我们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些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救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当然宣传工作也拓展到公园甚至社会学校、社区等其他方面。这也是我们中心为了把野生动物工作做的更好,贯穿到各个环节中的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宣传工作让大家树立更多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主持人:包括今天的访谈也是宣传的形式。 张志明:希望今天通过和网友交流,让大家对野生动物救护有更多的认识,唤起全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心。 主持人:尤其是科学的保护。 张志明:是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我们有六项工作按,介绍了四项,还有两项工作职责是什么? 张志明:第五项工作,我们要开展一些相关的科研工作。因为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生动物救护是非常年轻的事业,有很多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充分利用首都优势,和相关的研究单位,和我们的大专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开展一些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救护的科研工作。 第六项工作,我们主要职责就是开展一些国际和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我们这几年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国内范围成立了全国野生动物救护委员会,在全国野生动物救护机构之间开展工作技术这方面的交流。对国外这一块来讲,也是和很多的国际组织有紧密的联系,在相关技术和各个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通过这种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我们想也是达到一个树立首都良好的生态文明的形象,展示我们国家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作用。 二、动物救护的范围和方式 主持人:谢谢您。像您介绍的,从2001年开始成立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到现在走过了15年多的历程,应该说我们的工作不断在完善,包括可能我们的工作任务也不断的增加,见证了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发展历程。我们在这种对于野生动物救护的范围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范围?比如说救护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动物才是我们接受的对象? 田恒玖: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救护的范围。我们林业部门按《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负责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我们日常救护工作中,主要有这么几种,两栖类的主要是一些蛙类、蝾螈类动物。爬行类的动物,如蛇类、龟鳖类、蜥蜴类和鳄鱼等。鸟类,鸟类我们救护的比较多。像一些猛禽,比如鹰、隼、雕、枭。再一个是水禽类,像天鹅、鹤类,还有刚才说的鸳鸯、喜鹊、乌鸦、麻雀。哺乳类,以中小型兽类为主,如刺猬、黄鼬、貉子还有大型的像野猪等。我们救护的动物大概是这些种类。 主持人:问一个非专业的问题,黄鼬是不是指黄鼠狼? 田恒玖:对。 主持人:黄鼠狼也是我们救助的范围? 田恒玖:对,也是我们救护的范围。 主持人:那是不是我们除了救护的范围之外,还有比如说不属于我们救护的范围,比如说大家在路上发现的宠物、野猫、野狗这个是不在我们的救护范围之内的? 田恒玖:对,宠物的猫狗是不在我们救护范围内的。 主持人:谢谢您。刚才主任说了,可能接收动物的来源,一个是市民送过来的五,还有一个是查收的,罚没的也是送过来的两个来源。具体来说,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说哪些来源的救助野生动物会更多一些? 田恒玖:好。我们救助的动物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市民救护的,在野外发现一些伤病野生动物。另一类主要是一些公安、海关等执法部门在市场上,或者是海关罚没的非法贩卖的野生动物。近年来,我们救护的动物和罚没的动物数量基本相等。 主持人:这样救护的动物是以本地的为主,还是以外来的物种为主?因为您一说到海关罚没,我觉得会以外地的动物多一些吧,有没有这样的区分? 田恒玖:市民救护的主要就是北京本地的物种,海关罚没的一般是国外的物种比较多。是从国外旅游的或者是非法贩卖的经过海关的时候,被海关罚没的。 主持人:我们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是什么样的一个流程?比如说动物来了之后,我们也要先诊断、检查拍X光再康复,还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跟人看病在医院的流程是一样的? 田恒玖:我们救护动物的流程基本上跟人到医院看病的流程差不多。首先我们接到市民举报电话,我们会到现场由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之后,我们会对动物进行初步检查,看是否有伤病,如果没有伤病情况,我们会就地放生,如果检查到动物有一些伤病情况,我们会带到中心进行下一步治疗。把动物接到救护中心之后,我们有专门的兽医,首先会对动物进行一些初步的检查。比如说体表检查,看是否有寄生虫,或者看看羽毛是否有损伤,然后还会像人的检查一样,像一些血液检查,是否有传染病,还会进行一些粪便检查,看消化系统是否有疾病。根据诊断结果,我们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这些动物,兽医经过治疗之后,我们会转入康复农舍,经过一段时间饲养之后,达到放归标准之后,我们会对它进行到野外放归。 主持人: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田恒玖:对。 主持人:我们对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有哪些救护方式?比打针吃药,或者是手术治疗,还是以静养为主,是什么样的模式? 田恒玖:救护的方式方法,主要根据动物的伤病情况。如果动物的伤病比如有一些经过X光片拍摄之后,有骨折的,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手术。如果检查,它是患有一些疾病,像一些细菌、病毒感染,我们会对它进行一些打针治疗。根据具体的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 主持人: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什么样的方式可能会占的比例更多一些,有统计吗?比更多的是用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有统计吗? 田恒玖:在日常救护工作中,我们对伤病情况有所统计。手术的比例并不大,主要是一些饥饿体弱的或者是感染疾病的这类的伤病动物比较多。 主持人:谢谢。我们成立了也有15年多的时间了,刚才介绍我们中心有差不多50人,这样的中心基本上每年救助的野生动物数量多少,包括我们工作的开展情况怎么样?比如说救助范围这么多类,有两栖类、哺乳类等等,救助的比例各自有多少? 张志明:中心从200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5年了,事实上开始接收动物是从2005年顺义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建成以后,开始接收动物。我们做了一下统计,将近10年的时间,我们救护的野生动物种类达到311种,救助野生动物数量达到35000多只,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大的。这十年当中每年救助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这和自然条件变化,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情况有关,同时也和我们的执法、罚没动物的数量有关。但是平均起来到现在,近几年来大概每年救护动物的数量大概3000-5000只左右。可能网友听到这个数量没有一个概念,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年365天,从我们工作情况来看,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需要救助的动物。根据我们统计的情况看,最多的一天,接到市民求助电话达到13起。 主持人:也就是得出车13次。 张志明:也可以这么说,可能实际情况我们出不了13次,因为我们只有1辆专业的救护车,有的时候需要区县主管部门包括执法部门配合我们做初步护理,我们可能会等到第二天再把动物接回来,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根据动物受伤的情况,需要救助的情况,轻重缓急,我们会安排好,也请网友放心,我们对待每一只动物,都会认真对待。 从市民接收的动物来看,数量可能占的不是太多,但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从北京来讲,鸟类的物种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大家平常见到最多的就是鸟。我们现在掌握北京有鸟类大概400多种,数量上以鸟为主。执法罚没的物种当中,特别主持人谈到了海关接收的这些,我们不光有在国内其他省市分布的,还有一些是完全在国内没有分布的,在国外分布的物种也是有的。比如一些龟类、两爬类、蛇类、蟒都有救护的案例。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也有所统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比多少,二级保护动物占比多少? 张志明:这个我们也有一个统计。根据我们的统计,这些年接收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6种,168只。国家二级动物90多种达到将近5000只。这个数字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我们没接收一只动物都会建立一个详细的档案,比如动物来源是什么,物种是什么,当时来我们这儿什么样,直到这个动物从我们中心康复以后,我们给放归到自然以后,档案才结束。这个档案说从救护角度结束,但是放归以后还会对它有一个跟踪,也会有一些相关的技术的措施。 我们累计放归的动物275种18000多只,这个数量也是庞大的。 三、动物科学放归、放生的办法 主持人:累计放归的数量占到总体救助的数量,大概比例多少? 张志明:是51%,也就是达到一半以上,在我们中心都可以达到救助的康复,让它重新返回自然。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的放归率占到一半的比例,剩下的动物去哪儿了,是没救护活?还是饲养了?还是什么样的情况? 张志明:主持人非常专业,我们讲科学放归,从我们这里救护的动物让它重新回到自然界,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让它真的能在野外生活,到中心的动物各种情况都存在。一方面从物种来说,如果它是属于北京就是本地有分布的物种,在我们这儿康复以后随时找到适当的时机放归野外。还有一些动物在北京本身没有分布,需要到外省市放归,这些动物可能要在我们中心待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我们会集中到适宜的地区放归。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的物种,我们放到国外的原生地放归,这个难度会非常大。特别从国外来的物种,想重新回到野外,现在还没有过这个先例。 主持人:也就是说放归的场所一个是选择本地的物种在本地放归,如果是属于外省市的物种,可能会驱车到外省市放归,如果是外国的“持外籍护照”的物种可能在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先暂时生存下来。 张志明:是这样。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动物在野外受伤严重,比如说有的鸟到我们这儿,一些猛禽的翅膀折断了,也无法康复。即使我们放到野外也,它也不能自己捕食,这种情况我们评估的时候,不会把它放到野外去。刚才大家都不愿意听到确确实实有一些动物到我们中心之后不能康复,甚至死亡,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因为有的动物受伤过于严重,无法达到康复的标准。还有一些动物经过非法的贩卖以后,整个过程受到严重的摧残,再没有条件重回野外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呼吁大家更多保护动物。不要感染动物在野外的生活。野生动物最好的生活的地方就是大自然,而不一定是拿到咱们自己的手里就觉得对它是好的。 主持人:老生常谈的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利益就没有杀戮。您刚才谈到评估的问题,我们需要被放归或者是可能完成救护的动物都需要对它进行能力的评估,包括也会对它进行野外生存的训练吗?因为它从野外被救助回来或者是属于海关罚没的,因为毕竟离开野外一定时间了,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才对它进行放归吗? 张志明:会有的,相关情况由田科长讲一讲。 田恒玖:我们放归有一套标准,对它进行评估,比如说它的飞行能行,捕食能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否达到野外放归的标准,这些在国际和国内都有标准,对动物进行检查之后,根据标准进行测评。另外,对大型的猛禽放归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野化训练,我们建了一个大型的放归的笼舍,对它的飞行能力,捕食能力进行评估,当它的飞行距离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行野外放归。 主持人: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主要救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被救护的野生动物能在野外生存的时候,更加适应野外生存的环境,能生活得更好。 田恒玖:对。 主持人:通常我们会在哪些场所,就本地动物来说,通常会在哪些场所选择放归呢?我熟知比如的是不是八达岭,或者是远郊区县,密云、怀柔、延庆等等地方。我们有没有固定的评测或者是固定的放归的场所? 史洋:我们选择野生动物放归的时候,有几个原则。一个是时间原则,一个是地点原则。您说的是属于地点原则。地点原则一个是原生地,就比如说北京本地物种在北京本地放。这是第一个大尺度。第二个小尺度是适合的生境。比如秃鹫这种大型猛禽,主要山区在山区,就得去山区放,而且是深山。像一些红隼可能近郊区甚至城区都有分布,我们就可以在近郊区放。像湿地的鸟类,像大雁、天鹅,这种需要选择湿地或者是密云水库,延庆野鸭湖这种地方放归,就是适合的原生地和适合的生境。 主持人:我的问题是选择适合的地点,您也谈到适合的时间,一般我们会在什么样的季节去进行放归呢?反正我觉得冬天不太可能吧。 史洋:这倒不一定,时间也是分两个层次。一个是适合的季节。为什么说季节?刚才张主任介绍了,我们中心救助的动物很多是鸟类,鸟类的话,北京是一个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很多鸟类是属于候鸟的。候鸟在北京分几类,一个是夏候鸟(夏天在北京繁殖),一个是冬候鸟(冬天来北京越冬的),还有旅鸟(春秋迁徙路过北京)。这就根据鸟类是属于哪一种选择适合的时间。像燕子是夏天在北京繁殖,就只能夏天放,大概5月-9月之间,因为过了季节,它就没有种群了。像冬天也可以放,北京有很多猛禽是冬天到北京来越冬的,像一些大鵟狂、白尾海雕,这种要在冬天放,夏天是不科学的。像一些大雁、天鹅是春秋路过北京迁徙的,选择春秋放。这是一个季节上的选择。 第二个时间段上是有的动物是白天活动的,像晚上放,可能它看不见,不会飞或者是容易被其他动物捕食。有一些动物是夜行性的比如说刺猬,很多人白天放刺猬,给我们打电话说,它不走,因为刺猬是夜行性的,只有晚上才活动。所以,你要根据动物的习性是白天活动还是晚上活动。 剩下的是选择适合的天气。一些恶劣的天气,或者是大风降温、雨雪的天气不适合,咱们选择一个天气好的天气来放。 主持人:我们放归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从我们救护的角度来说,比如说市民打电话来希望我们去救护的这个季节性来说,有没有说,比如春秋可能是属于这种被救护动物或者是市民发现动物是高发期,冬季就会有少一些,有没有这样的季节性的统计,我们有分析吗? 史洋:这个有。因为也是跟刚才那个一样,其实虽然说北京有一些冬候鸟,但是冬候鸟在北京是最少的,所以我们冬天救助的救护量是最少的,春夏是最多的。因为春天有候鸟迁徙路过,夏天有很多幼鸟,就是小鸟。像小喜鹊,小红隼,小猫头鹰这种,一下雨它会从窝里掉下来。这个也是非常多,一般是春夏比较多,冬天比较少,秋天还可以。 主持人:谢谢。这里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选择放归被救助的野生动物,我是一个普通市民发现一个小猫头鹰,转交给我们需要救助,当我得知被救助好了需要治病了,我能不能也参与一下救治的环境,因为毕竟是从我手里送到您那儿救助的,我希望能够看到它重新回到自然,振翅高飞的那一天。那我们这种放归会请公众来参与,或者至少请救助他的市民来参与吗? 史洋:我们现在开始尝试来做。以前宣传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现在我们逐渐从2013年开始举办一个叫“科学放归”的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市民包括救护人员参与我们的放归,以前放动物是到适合的地方就放了。后来我们觉得如果利用放归动物这个事情本身做一些宣传,可能对保护动物的宣传会更好。所以我们从2013年开始,定期选择一些时间段,在一些保护区或者是一些公园举办一些相应的主题放归活动,邀请市民参加我们的活动,宣传动物保护的知识,包括科学放归的知识。 我们今年在柳荫公园举办了两次,在翠湖湿地公园举办了一次,在八达岭举办了一次。 主持人:市民如何知道我们放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通过网上报名还是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我们也需要预约,因为公众参与的热情比较高,其实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模式? 史洋:公众参与一般是两种形式,一个是公园的游客正好遇上就可以参与。第二个是招收一部分志愿者,帮我们一起做一些工作,比如拉警戒带,或者是运输笼箱,或者是甚至帮我们一起放归动物。所以志愿者是要报名的,我们会在网站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的信息,提前一到两周发布相关的信息,大家可以报名。 主持人:目前我们掌握的公众参与的放归的活动,参与的热情怎么样,会出现报名不上的情况吗? 史洋:肯定,每次都是报满,相当于秒杀,基本上发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就会报满。因为我们一般选择周末时间,所以大家比较有时间。 主持人:其实大家对科学的放归,更多的也是参与救助的过程还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我们被救护的这种野生动物,会给它带上GPS或者是脚环,来监测它在野外生存的情况吗? 史洋:会。我们主要是以鸟类为主。因为鸟类现在有一个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给鸟的腿上戴上一个金属脚环,有唯一的编号。有人发现它的话,比如说北京放的鸟,过了一段时间在河南被发现了,我们就知道它飞到了河南,追踪它的迁徙路径。这主要是以鸟类为主,所以我们放的鸟类基本都会放金属脚环。我们曾经救护的一只普通鵟狂,从北京放了以后,大概半年以后在河南又被发现。 除了一些脚环以外,有一些大型鸟类,可以带一些GPS的跟踪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