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8-17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市 移动GSM/TD-SCDMA/LTE共用出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片面地强调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全社会对于知识灌输几乎到病态。孩子小学入学,不以得几百个汉字,不会讲一口英语,不会运算加减乘除,就会被好学校拒之门外。人们发现入学越初越难,大学不如高中,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而进什么小学几乎决定了后面的人生。这已经成为社会现实,称得上正常吗?我们的家长欢迎这种情况吗?显然不是,但他们也无可奈何,不知道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现在的孩子都把精力用在了学习上,而忽略孝道与精神文明,生活上受到过度溺爱,行为上不懂规矩,性格上自私自利,精神上骄傲脆弱,这样的孩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法承担人生的重任。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在制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下一代呢?
当下我应该还是要把古训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家训是智慧的结晶,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冰冷严厉的强制,让人望而生畏。造成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不知从何时开始误读了“训”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训”字往往具有强制性,诸如训斥、训话、训令、训诫、教训等。这么严厉的“训”字,为什么是由“言”字旁和“川”组成的呢?“言”是劝说,是讲故事,引导人们走向大道,与“川”结合,指的就是宽广的河水可以自由自在地奔流。显然,在古代,“训”并不令人畏惧,而是给人讲故事,导向美好,言者谆谆,让听者从善如流,备感温暖。《论语•子罕》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家训也是如此,它通过讲透事理,循循善诱,令人由衷向往,通过学习,身体力行。见识广了,人也会越发谦和有礼,与人为善,以往不顺的事情、矛盾的人事关系也都会变得和谐顺畅。什么道理呢?你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美好的生活,从这里开始。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家训的智慧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