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14 0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联通
消灭校园霸凌,还孩子一片蓝天
文|沉雁
江西上饶校园家长伤人案发生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又现校园10岁男命案,为何我同情伤人家长》,引来一片哗然。诸如“你怎么同情杀人犯?”、“10岁男还是一个孩子呀”等各种圣母汤纷至扑来。这与去年浙江瑞安校园案发生后的状况一样,同一个罐子同一种味道。我就知道,类似校园家长伤人案还会重复上演,并且是没完没了的重复上演。因为大多数人都眼睛盯着结果,从不想去深究原因。
虽然我同情上饶校园案的女孩家长,但我坚定认为刺伤男孩致死的家长是犯罪。然而,法归法,理归理,至于司法怎么对犯罪嫌疑人或杀或烹,不是我想关心的事,也不是我能关心的事。我只想就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说说道理,难道不可以吗?难道罪犯就不可以有被同情的权利吗?
虽然我同情校园伤人罪犯,但我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消灭校园伤人罪犯。与之相反,一起同仇敌忾将火力聚焦在已经深陷囹圄的罪犯身上,其实就是想轻视原因掩盖问题,从而为下一起类似校园伤人案培植肥沃的土壤,就是在为更多10岁男提前送挽联。孰轻孰重?孰是孰非?作为家长来说,无论你家孩子是男是女是强是弱,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难道不应该从上饶校园案中去深刻深究吗?
在上饶案中,不少反感我所持同情倾向的人认为,我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时就开始同情杀人犯并滥下结论是“女孩被男孩长期欺凌”。各种反制文章竞相出现在网络,他们借所谓同班同学之口说“男孩是一个懂礼貌的乖孩子”,并借男孩家长语气说“女孩父亲有家暴习性不好沟通”。
去年瑞安校园案就说伤人家长有精神病,今年上饶案就说伤人家长有家暴习性,下一起重复案就应该说伤人家长毒瘾发作了。反正伤人家长已经成了罪犯嘛,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怎么污就怎么污,只要能减轻原由方的压力,痛打落水狗是大家相互你好我好维护校园和社会一派祥和的共同意志。
上饶案事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其实很简单查清,现在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摄像监控,我相信上饶市第五小学更会有。监控一般都会保留一个月的内容,别给我说监控坏了。那就把前一个月的教室录像公布出来,不就一切都水落石出了吗?又何必你说一个版本他说一个版本呢。如果仅仅是“男孩亲了女孩一下嘴”就导致了这出校园命案,我一定给大家直播我是如何跳的钱塘江。
没有谁想杀人,没有谁想杀人,没有谁想杀人,尤其有家有室的主更没谁想杀人。杀人很好玩吗?你以为女孩家长去刺伤一个10岁男没有经历复杂的思想斗争吗?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夏虫更不可语冰,我们没有人是那位伤人家长肚子里的蛔虫。
就在今天,江苏淮安又发生一起校园命案。三个21岁的男生去殴打一个19岁的男生,被19岁男生用匕首抵抗,两个21岁男生死亡,一个21岁男生轻伤。请看井方案情通报。

试问,这起校园命案我该同情谁?当然很多人都会说“再怎么也不能杀人啊”,这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这起校园命案中,让我去同情死者,我明显会生理不适。
如果将这起淮安校园命案中的四男生同时缩小10岁年龄,那么,9岁男生就不可能用匕首抵抗了。欺凌了就欺凌了,即便9岁男生的父亲知道了,一般也不会报复,因为想到是男孩子嘛,经受一些磨难也许有助于男孩成长。
但是,我想说的是,类似这种“受欺凌的磨难有助于成长”的思维是荒唐的,严格说是恐怖的。
江苏淮安校园命案中的19岁男生,应该是从小就受到了很多磨难,但他为什么最终就“成长”为杀人犯了呢?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救自己,他别无选择。如果他告诉老师,老师会说“他们不欺负别人怎么就单单欺负你呢”;如果他告诉家长,家长会说“你打回去啊”;如果他报警,在井方眼里就是不屑一提的“琐事”。于是,他就把自己“成长”为杀人犯。这样的“成长”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表面上看淮安校园命案仅仅是发生在四个男生之间,但事实上间接参与的人远不止四十人。尽管间接参与者众多,但没有一个间接参与者会认为自己有责任。
同样,我们把淮安校园案的角色再换一换,换成未成年女生,受欺凌的女生又将如何成长呢?先看一个几秒的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如果你作为这个被霸凌女生的父亲,你想干什么?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父亲(99.999%)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能干。如果出现了那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父亲,那他提前就得准备好精神病、家暴症或混得不好的各种反社会标签。当然,如果不是活生生的视频表现得如此残酷,这起校园霸凌应该描绘为打架、纠纷、琐事、或不小心碰着了的云淡风轻。
然而,我更想问的是,视频中被霸凌的女生究竟会如何成长呢?她会成长为颜宁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霸凌的阴影会像钉子一样深深钉在她骨子里伴随她一生一世。进入职场她会胆小如鼠,遭遇不公会逆来顺受,结婚后多半会被家暴,如果在农村,她就是去杨盖兰的路上。你以为校园霸凌仅仅是摧毁她少年的尊严?不,实际上在摧毁她的人生,因为在她的心灵世界再也没有朗朗乾坤。
每一起校园家长伤害案都是缩影,它浓缩着中国式校园的血和泪;每一起校园霸凌都是杀生,扼杀了无辜少年的漫长人生。毋庸置疑,凶手理当接受法律惩罚,但我们更应该从个案中去深刻反思,一个能监控每一个老师讲课内容是否正确的中国校园,没有理由没办法消灭校园霸凌还孩子一片成长的蓝天。

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