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下午,我第一次走进洪泽区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只见康复大厅各类康复器材琳琅满目,大厅内五六位医生正在给患者做康复训练。他们专注的神情、轻柔的动作,无不透露出对患者的关爱与呵护。我轻声地问道:哪位是尹医生?旁边一位医生旋即站起来招手说:我就是。我这才注意到我要采访的对象。他中等个头,身着洁白大褂,一头浓密整齐的乌发,白晳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胸前的工作牌在灯光下微微闪烁,上面的名字和照片清晰可见。虽然口罩把脸部的大部分表情覆盖了,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真诚与坚定,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给人一种强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尹仁仲,男,26岁,江苏省滨海县人,2022年6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读书期间,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实习一年。2023年11月通过公开招录成为洪泽区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的一位康复师。
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尹仁仲的作息时间随患者而定。虽然规定的上班时间是八点,但他早已习惯了每天七点左右来到岗位上。他会仔细地整理好理疗设备,然后为那些早早到来的患者先期做一波理疗。节假日放弃休息更是司空见惯。9月15日中秋假期,尹仁仲下午准备回老家滨海县过节,上午他还是来到了康复中心继续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尹仁仲几乎每天要接待六七名患者,每一位患者他都要全神贯注地进行 40 分钟的康复训练。入职 10 个月以来,尹仁仲已经接诊了 1000 多人次,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康复师的责任与担当,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尹仁仲深知在康复治疗岗位上,每日大量的工作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
康复中心医生赵进说:我是尹仁仲招录过程中的面试医生。他的面试成绩第一名、笔试成绩第二名,在30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岗位后,更是认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尤其是在悬吊、神经松动、神经促通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他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来洪指导工作的省人民医院康复专家的一致肯定与认可。
患者韩先生,由于胸椎狭窄导致双下肢截瘫,肌张力异常增高,康复未完全的情况下突发脑出血,又使左侧肢体偏瘫,由于两种疾病的联合作用,韩先生的身体状况愈发严重。
入院时,韩先生左侧肢体基本无运动功能,上下肢被动活动也很困难,长期卧床状态导致他的平衡和呼吸功能也在持续减退。
尹仁仲在仔细评估病情后,针对其特殊性,利用神经抑制性手法持续性的降低其张力,同时配合蜡疗,改善其血液循环。为进一步促进其运动功能,他还增加了坐位平衡训练以及核心功能训练。同时他还采取了主被动仪器和电动起立床治疗,有效促进其下肢功能恢复。经过数月治疗,现如今其上肢功能已有明显改善,可以自由活动以及伸手抓物等,下肢亦可在辅助下站立。从卧位到坐位再到辅助下站立,韩先生的情绪也随之开朗,他的家人对尹仁仲充满了感激之情。
康复之路对于患者而言,既漫长又充满挑战。每当患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焦虑和恐惧。
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遭遇了瓶颈,病情似乎没有明显的进展,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尹仁仲敏锐地察觉到了患者的情绪变化,他来到了她的身边,从专业的医学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康复的步骤和可能遇到的情况。他用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让患者对自己的康复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尹仁仲的多次开导下,这位患者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患者曹某在妻子的帮助下,来到了康复中心旁边的化验中心抽血化验。无意之中,他们看到了尹仁仲正在为一名脑梗患者做康复训练。尹仁仲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患者。他们被尹仁仲的专注、手法、态度深深地吸引了,当即要求住院,请求院方安排尹仁仲为自己的主治医生。
金杯银杯,不如众人的口碑,许多人是这样评价尹仁仲的。
86岁的患者老杨说:尹医生态度好,说话细声慢语,千遍不烦,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
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袁开胜说:尹仁仲理论知识扎实,工作有激情,一喊就到,任劳任怨,他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骨干力量。
护士苏萌说:尹医生始终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为亲人,这种大爱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尹仁仲追求上进、谦逊低调,这是领导、医生、护士、患者们的共识。我从其它方面也得到了证实:他的微信号叫“struggler”,翻译成中文就是“奋斗者”的意思。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一张25人的合影中,我终于在最后一排最左边找到了尹仁仲医生,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丝毫不张扬却散发着一种令人钦佩的气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尹仁仲用智慧与关爱搭起了患者康复的桥梁。也许他的身影并不起眼,但他所带来的影响却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仁心与担当,成为飘扬在洪泽湖畔一面鲜艳的旗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