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8-6 08: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电信
祖孙三辈人,下场一个比一个屈辱,却赢得很高的声誉。
有这样的三位人,俱为悲情人物,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这三人,就是汉朝李广的家族爷孙一脉,分别为李广、李敢、李陵。李陵后来投降了匈奴,还引发了太史公之祸,导致他最终屈辱地受了宫刑。
虽然李陵投降了匈奴,可没被后人评为汉奸,被人所唾弃,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为什么从爷爷李广,儿子李敢,到孙儿李陵,都失败了,却还能够获得如此好的名誉呢?
实际上,这得归功于太史公。他的“史记”,都对李家人歌功赞颂,没有抹黑抨击,才有了世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敬重。
 李广配图
01 李广
当时,李广就被称为飞将军,行军打仗,抗击匈奴都是一把好手。不仅神力过人,而且射箭百发百中,以致匈奴听到李广的名号,都被吓得颤栗不已。
可因为李广自身性格的缺陷,在大将军卫青带领的对匈漠北决战中,不堪忍受羞愧,最后饮剑自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留下了李广的悲情英雄形象。
在漠北决战中,李广请缨,希望卫青封他做前锋。可卫青没有同意,他觉着李广一是年纪大了体力衰弱,二是李广此时心浮气躁,不堪做前锋的重任。
 李广雕塑
于是,李广带了一支军队,从侧翼进攻匈奴,心中难免有不满,口中有怨言。不凑巧的是,路上李广又迷了路,错过了和匈奴的对决时机。致使卫青最后的作战,也没能取得胜利。
战后,卫青因为这事,当众责罚了李广几句。李广回去后,越想越觉着气愤。李广就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拔刀自刎了。
飞将军李广,就这样命归黄泉,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剑下。不能不说是种莫大的遗憾。
 飞将军李广
02 李敢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敢是最小的,那两个较早都死去了。
李敢也是军中的将领。当他听说父亲因为卫青的责罚,才含愧自杀的;便一股脑地认为,卫青逼死了他的父亲。
怒不可遏的李敢,直接带兵冲进卫青营中。身为大将军的卫青,军营自是兵甲森严,护卫重重。李敢来后,也没讨到什么好处,只是大闹一场离去。
事后,不少人都建议卫青把这事上告朝廷。可卫青心地慈善,又对李广的死心怀愧疚,就把消息给封锁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觉着卫青的声誉受了损害,也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于是,霍去病就对李敢动了杀心。
在一次外出围猎的时候,霍去病一箭过去,就结果了李敢的性命。在场的人都知道霍去病此举的缘故,也没有多人说什么。只是可惜,这世上,李广的儿子,从此一个都没了。
 作战场景
03 李陵
李陵,李广之孙,善骑射,有李广之风,前期很得汉武帝赏识。
一次,汉武帝让李广利做大将军,带大军对匈奴作战。李陵知道后,就上言汉武帝,说李广利没有才能,不适合做大将军。
汉武帝听后,便对李陵有些不乐意,我刚做的人事任命,你就来反对。不过汉武帝没有当场呵斥李陵,想看看他能有些什么能耐。
李陵自告奋勇说,“给我5000人,就能踏平匈奴部落”。汉武帝心里觉着这话说的太托大了,可李陵说的信誓旦旦,仿佛成竹在胸的样子。汉武帝觉着,只5000人无论成功失败,都没什么大的损失,让他试试无妨。
于是,李陵分到5000人,还是李广利作大将军,便浩浩荡荡向匈奴开去。
 李陵剧照
李陵及他的5000人,自成一路,深入敌军内部,和匈奴的左贤王相遇。敌人相遇,分外眼红。李陵亲自上阵,擂鼓激励士气。汉军备受鼓舞,以一当十,奋勇杀敌。
这场战事非常惨烈,虽然匈奴军人多,可不明敌情,汉军又剽悍异常,一直拼杀了七天七夜。杀了匈奴军上万人,李陵军剩下三千多人。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汉军出了一个叛徒。
这个叛徒,可能平时怀恨李陵,也可能眼见孤军深入,没有了希望,就投靠了匈奴。他把李陵军队的实情,全部告诉了匈奴。他说:“李陵就也三千人了,还没有援军,李陵人缘不好,来之前说大将军的坏话,没有部队会来支援他。”
 李陵配图
匈奴知道实情后,下死力围攻,不久李陵军就败下阵来。李陵眼看大势已去,自己难免一败,就要学祖父李广自刎。这时一个手下劝住了他,说“你家里还有老小,都在等着你,你一死,谁来照顾?不如先假意投降匈奴,等回到汉朝了,再向皇帝解释,保住性命也能对朝廷有所报效。”
李陵思量再三,觉着的确如此,结果就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听到消息后,十分震怒,直骂李陵是个无耻小人。这便有了太史公为李陵开脱的事,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把他投进了监Yu。
随后,匈奴又传来消息,李陵在训练匈奴士兵,要带领他们进攻汉朝。汉武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盛怒下的汉武帝,下令杀了全部李陵家人。他还觉着不解气,又想起太史公为李陵开脱,直接下令把太史公处死。
太史公此时已经开始写史记,为了这部惶惶巨著,他忍辱接受宫刑保全了性命。
李陵因为家人被杀,也绝了回汉朝的心,只能留在匈奴,最后死在了那里。
 影视中李陵
这三人,都是悲剧人物,没有一人能得好死。可后人说起他们时,都无一人认为他们是无能之人,叛国投敌的人。
因为太史公对他们的同情,才有了他们千年来在历史上的身份认同:悲情英雄。不论他们在世时,有无心思跟太史公走好关系,但太史公对他们很看敬重,深深地拉了他们一把。
人生一世,自身的硬核必须具备,同时软实力一定不能少(软实力就是人脉和笼络关系),缺失了也许一个人的声明就是天壤之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