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课为媒融学乐 以研赋能共成长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教研之花,馨香满园。为深耕单元整体教学,赋能常态“融学”课堂,落实“双减”政策要求,2025年10月31日,由淮安市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承办的洪泽区小学“融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全区各校的骨干教师齐聚一堂,以课为媒、以研促思,在思维的碰撞中探寻教育真谛,在专业的交流中共赴成长之约。
本次活动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音乐、体育六大学科,18节精品课例同步开展。全方位呈现“融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满载而归。 各展风采,演绎融合之美 语文课堂上,陈文娟老师执教《青山不老》,带学生在晋西北的苍茫中读懂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生命坚守;张可老师的《西门豹治邺》巧用角色扮演与辩论思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智者为民除害的智慧;杨婷婷老师所执教的《桥》,以“冲突”为切入点,解锁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让“生命之桥”的内涵直抵心灵。 数学课堂里,伍邻芳老师用小方块、计数器搭建起《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直观算理,让抽象运算变得可触可感;韩露老师以生活情境为依托,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后分”,让学生读懂《平均数》背后的统计意义;刘雪老师从扑克牌中的字母切入,带领学生走进《用字母表示数》的世界,感受符号语言的简洁与概括之美。 英语课堂充满童真与活力,杨丽萍老师的《Hobbies》、王长湖老师的《This is my friend》、桂莹老师的《I like sport》,通过歌曲、对话、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合作互动中感受友谊与运动的快乐。 美术书法课堂浸润着文化的芬芳,骆雪老师的《写礼明礼》,将“礼”字演变与书法技法相融,笔间传承中华礼仪;胡婷婷老师带学生探寻《土与火的艺术-陶韵千年》,在彩陶的纹饰与器型中,感受先民的审美与智慧;沈玮老师以VR逛展导入《青铜艺术》,让学生在“考古探秘”中,领略国之重器的雄浑与厚重。 音乐课堂是情感的栖息地,吕金老师将《游子吟》的诗意与旋律相融,让母爱在歌声中流淌;赵畅老师的《锣鼓歌》,以欢快的节奏、趣味的互动,点燃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袁秀老师的《小闹钟奇遇记》,用律动、模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节奏与情绪的奇妙关联。 体育课堂上,高守俊老师以“种田小能手”为情境,将趣味跑与农耕流程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徐子尧老师的《障碍跑》,以“抗战小英雄”为主题,在闯关与接力中,锤炼学生勇往直前的品质;陈彬老师的《篮球行进间运球》,在基础练习与组合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团队协作意识。 知行互鉴,共探教学之道 在交流环节,现场教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与创新,也围绕教学细节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大家从不同视角解读课堂,在交流中互补短板,在探讨中凝聚共识,让每一份思考都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动力。 画龙点睛,指引前行方向 活动最后,各学科教研员进行专业点评。他们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精心打磨与课堂亮点,精准点出教学中的核心优势与创新之处;也针对细节提出建设性意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等方面给出实用指导。其中数学教研员万主任还围绕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四个方面与参会老师进行详细交流。精准的点拨、深刻的见解,让在场教师茅塞顿开,并为后续教学实践指明了清晰方向。 供稿|赵 静 一审|孙 丽 二审|张少刚 三审|康 克 编辑发布|朱敏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