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古称“柘塘”,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最早建于春秋后期,是一座承载着丰富红色记忆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在这片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岔河老街又名“柘塘故里”,南北街长千余米。老街历史悠久,宋时称“青州涧”,明朝时称“汊河集”,清末易名“岔河集”,近现代以来始称“岔河老街”。老街石桥现为“淮安市文保单位”,有着“淮安第一石桥”的美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24年,岔河老街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淮宝县政府旧址位于岔河老街东滩,由两处建筑组成,分别坐落于浔河两岸、石桥南北,淮宝县政府曾在此办公。2009年6月,淮宝县办公旧址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淮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淮安市第二批“恩来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 淮宝县陈列馆展陈分为五个部分,展出历史照片217张、文物复制品56件,通过图文史料展示根据地建设、抗日斗争及军民支援前线的历史。 新四军骑兵团广场位于岔河老街东滩,南邻淮宝县政府旧址与拂晓剧团旧址,东接淮宝县陈列馆,含骑兵团群雕、将士名录墙(425人)、铜马,碑上“新四军骑兵团广场”几个字由彭雪枫将军之子彭小枫上将题写。 拂晓剧团演出旧址位于岔河老街北首,紧邻骑兵团广场,始建于民国,1941年作为拂晓剧团(由彭雪枫将军组建,通过文艺演出宣传报道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事迹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排练、演出场所使用,2021年列为“淮安历史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