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美院采风湖小 非遗渔鼓舞赋新篇 7月9日,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何鑫老师、沙俊双老师、徐文杰老师一行,在洪泽区委宣传部相关同志陪同下,赴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渔鼓舞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文化采风。洪泽湖实验小学校长康克全程接待,共探非遗与美育融合新路径。
渔鼓舞记忆 分管副校长严荣清系统介绍了渔鼓舞基地的创建历程:从洪泽湖畔的民间艺术到省级非遗项目,再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扎根校园,形成“传承-创新-实践”三维体系,使古老舞蹈成为学生美育载体。 基地负责人任秀莲老师以实物展演与口述史结合,溯源渔鼓舞的祭祀渊源与劳动号子基因,并演示学生如何将传统鼓点与现代编舞融合。她强调:“社团活动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让孩子成为文化‘小火种’。”现场观看学生演绎的《渔舟欢歌》剧目视频,以童趣肢体语言重构渔民劳作场景,赢得采风团掌声。 社团活动 高度评价 通过实地观看学生社团的精彩视频展演与沉浸式交流,采风团的教授与领导对洪泽湖实验小学将非遗传承有机融入美育实践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何鑫主任在交流中特别指出:“渔鼓舞在学校社团活动中焕发的蓬勃生命力令人欣喜,其保护与创新路径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双方就未来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将该基地发展为淮阴师范学院艺术实践基地达成了初步共识。 文化播种 洪泽区委宣传部相关同志表示,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搭建了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对话的桥梁,更彰显了地方非遗与校园美育融合的独特魅力。渔鼓舞在少年儿童足尖的每一次跃动,都为古老的文化基因注入了青春活力;高校与小学的此次携手,则预示着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传统文化传承的根系将延展得更深、枝叶将生长得更为繁茂——这不仅是对过往遗产的守护,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