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骄阳似火,7月激情涌动。7月10日下午2:00,23个小朋友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洪泽区中医院一楼大厅,原本静谧的大厅瞬间被叽叽喳喳的童声填满。
人群中,一对扎着双辫子的姊妹花格外惹眼,她们穿着草绿色的襦裙汉服,小姑娘们脸蛋红扑扑的,眼里闪烁着阳光般的光芒,遇见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便脆生生地喊着 “叔叔好”“阿姨好”,甜糯的声音把大人们的心都喊得融化了。一位女士喜出望外,忍不住脱口而出:“妈呀,长得一模一样啊,太漂亮了!”
集合完毕后,小朋友们身着统一汉服,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启了这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中医药文化探秘之旅。
探秘之旅第一站是中医综合护理门诊。在这里,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中医护理的相关用具和操作。护士孙仕玲细心地向孩子们介绍着这些用具和产品的用途。她拿起一小盒艾草薄荷膏提问道:“小朋友认识它吗?知道有什么作用吗?”站在前排的一位小女孩立刻举起手说:“我见过!上次我在家被蚊子咬了个大包,妈妈就从包里掏出这个,挖了一点点涂在红包上,凉凉的,过一会儿就真的不痒了!”旁边一个小男孩也急忙抢着说:“我外婆家梳妆台上就有这个。上次我去她家玩,打开闻了闻,有股艾草清香,闻着好舒服呀!”
孙仕玲被孩子们的话逗笑了,她转身指向艾灸盒说:“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能起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效果。比如风寒感冒时,艾灸关元、气海等穴,能帮小朋友补充元气,增强抵抗力;要是消化不良,吃不下饭,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就能让肚子舒服很多。”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前排的几个小朋友不由自主地往前凑了凑,想亲身体验下。孙仕玲笑着说:“中医的护理方法可神奇、可多了,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慢慢了解。”
中药房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地方之一。一走进中药房,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中药材,形态各异,颜色丰富。药师们热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着各种药材的名称、功效和来源:“这是红枣,它可以补气养血;这是桂圆,可以安神补脑;这是莲子芯,可以清热降火。” 孩子们点点头,把这些知识悄悄记在心里。
药师们爱心满满,告诉孩子们这些中药材可以食用。小朋友们有的闻一闻,有的摸一摸,有的直接送到嘴里。不一会儿,红枣、桂圆就被小朋友们全部‘消灭’了,连掉在桌角的碎块都被捡起来塞进嘴里。这时,有个小姑娘捏起莲子芯放进嘴里,刚嚼了两下,突然皱起眉头,随即大喊:“哎呀!苦死啦!上当了!” 那模样逗得在场的人们哈哈大笑。
走近中医,感受名医。20多位小朋友来到了二楼名医馆卜开初医生的诊室。诊室里,卜医生手指轻搭在患者腕间凝神把脉,问诊声温和而清晰。看到孩子们的到来,他眼角的皱纹在笑容中舒展开来。征得就诊者同意后,他转而向小朋友介绍中医,他说:“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希望小朋友们从小认真学习,为中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一份力量。”孩子们屏住了呼吸,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交流环节,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出乎卜医生的预料。有位小朋友说:“爷爷,怎样把脉?”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卜医生考虑如何才能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说:“把脉要细心、静心,体会到脉搏跳动情况。知道病因后,才能开方开药治病。”现场有位小朋友问得更细,他问:“爷爷,把脉用几个指头?”卜医生说:“三个指头,分别是食指、中指、无名指。”一个小男孩问得更专业:“爷爷,为什么要用三个指头呀?” 卜医生深感孩子们的聪明和专注,他顺势举起手示范:“食指找‘寸’,中指按‘关’,无名指探‘尺’,就像三个小侦探,分工不同才能找到病根。” 这哪里是一场简单的观摩,分明是一场生动的学术交流。
参观结束后,小朋友们来到了三楼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这里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王婧、毛靖两位医生分别为孩子们讲解了常见中药的知识和中医的基本理论。他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图片和实物,把枯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医生们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一场充满烟火气的中医亲子互动像一粒悄然播下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结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果实。孩子们纷纷把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在了纸上。
7岁的朱思雨写道:“学会了中医的多种妙用方法,认识了好几味中草药。”8岁的查舒涵写下了“了解了中药的熬制方法,品尝了中药的味道。”9岁的王邻欢是这样留言的:“我知道了身体里的好多穴位。”13岁的黄思瑶说:“中医真神奇,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中医。”
这些稚嫩的文字里,藏着传统文化最鲜活的传承与弘扬。
(韩夕玉、李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