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47|回复: 1

又到蜱虫活跃期,野外活动要警惕!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334

帖子

8097

积分

高二

Rank: 12Rank: 12

积分
8097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保留地址
入夏以来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
蜱虫进入活跃高峰期
蜱虫虽小,危害却很大
在享受夏日户外活动的同时
也应提高对蜱虫危害的认知
如何识别、预防、处理蜱虫?
一起来了解
男子因蜱虫叮咬
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e96b2a4780dbd5ebc2289d262036fd12.png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文勇介绍,蜱虫是一种体外寄生虫,通常栖息在森林、草原、山地等环境中。它们以吸宿主血液为生,在吸血过程中,可能会将自身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去年夏季,苏州市接诊了几名被蜱虫叮咬引发的感染病例,经过医生紧急救治,患者才转危为安。
        2024年7月,苏州市民蔡先生突然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度超过40摄氏度,并伴有全身乏力和肌肉酸痛。随着症状不断加剧,家人紧急将他送往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经检查发现,蔡先生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多个器官有衰竭迹象,于是立即将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与治疗。
        治疗期间,蔡先生的病情一度十分危急,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意识模糊等症状。医院迅速组织专家会诊,并通过血液检测,最终确认他因蜱虫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经过多日针对性的积极治疗,患者总算好转出院。
蜱虫的危害不容小觑
af32e573e86f4e61a09d7cf87539aa84.jpg
        “尽管今年尚未接诊蜱虫叮咬病例,但是夏季预防蜱虫叮咬不容小觑。”张文勇介绍,新型布尼亚病毒就是蜱虫可能携带的一种病毒,当人被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后,就可能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从而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蜱虫病。
        这种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2周,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多器官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除了新型布尼亚病毒,蜱虫还可能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立克次体等数十种病原体,堪称“行走的病原库”。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8c782862b2239f73fc83d7830a53d601.png
        夏季,公众该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张文勇介绍,在野外活动时,应穿着浅色、光滑面料的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佩戴帽子并穿全包式鞋子,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暴露,同时在户外尽量选择硬化路面行走,避免在草地、灌木丛长时间坐卧。
        活动结束后,应立即检查全身皮肤褶皱处如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并用高温洗涤衣物。宠物外出归来,也应该仔细梳理毛发,防止蜱虫“搭便车”入户。
        若发现蜱虫附着,切勿直接拍打或硬拽。正确做法是用酒精、碘酒或风油精滴在虫体上使其麻痹,再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稳稳夹住头部,垂直向上均匀施力拔出。操作过程中避免扭转或猛拉,以防口器断裂残留。
        取出蜱虫后还应用碘伏消毒伤口,如自行处理困难,应立即就医。叮咬后需密切观察2周,一旦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接触史,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与此同时,张文勇提醒,大家还应勤洗手、佩戴口罩等,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转载来源:健康江苏

1618

主题

3万

帖子

37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73109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