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东双沟镇邵庄村,探访创业青年李峰的故事。站在一望无垠的田间地头,麦田青黄交织,大棚整齐排列。李峰指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告诉记者,这200亩水稻小麦轮作地与50亩蔬菜瓜果大棚,皆是他辛勤耕耘打下的一片“天地”。其中,他率先试验种植的羊肚菌,更是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出一条新路。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峰在苏宁电器任过职,也经营过水果店,但家乡的父母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为了帮父母分担压力,更为了让家乡发展得更好,他毅然放弃了城市发展机会,回到家乡,踏上了一条与土地为伴的创业之路。
最初,李峰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尝试水稻小麦轮作,并搭建大棚种植红椒、毛豆、花菜等传统蔬菜。然而,普通蔬菜市场竞争激烈,收益始终难以突破。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了解到羊肚菌——这种被誉为“菌中之王”的高端食材,市场价可达每斤百元以上,而且种植周期短、收益高。“当时就动了心,想试试这条‘新赛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峰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充满坎坷。2020年,李峰开始试种羊肚菌,却遭遇了“当头一棒”。从外地引进的菌种因水土不服难以存活,加上极端大雪天气侵袭,10余亩大棚仅收获200斤羊肚菌,亏损近十万元。那段日子,他的压力很大,村里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不少人觉得他是在“瞎折腾”。
面对质疑,李峰没有退缩。他带着土壤样本和种植记录,辗转联系菌种厂家和四川、云南的种植大户,反复排查失败原因。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营养包配比和本地土质特性上,外地菌种难以适应本地环境。在专家指导下,他调整营养包配方,优化遮阳网和地膜覆盖技术,严格控制温湿度,并引入抗逆性更强的“七妹”菌种。2021年,改进后的羊肚菌亩产跃升至500-600斤,每亩产值达1.8-2万元。这样高的收益让不少村民很是羡慕,有几户村民在李峰的影响下也开始尝试种植羊肚菌。
由于羊肚菌鲜货保质期短,李峰为此购置了烘干设备,将产品加工成菌干,并推出“菌汤包”礼盒,通过电商平台销往长三角地区。去年仅15亩地的羊肚菌就营收20余万元,还带动了十多名村民就业。 羊肚菌的成功没有让李峰停下脚步,他有着更大的规划和目标:“我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优化蔬菜的种植品类和模式,试验种植有机花菜、西兰花等高附加值品种。同时用我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参与到羊肚菌种植中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共富,李峰的创业路映照着一代青年扎根乡土的初心与智慧。站在田埂上,他指着满地翠绿的毛豆大棚说:“这里轮作结束后,很快会种上羊肚菌。未来,我希望我们邵庄村的羊肚菌种植能形成规模,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新产业。”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这位“85后”新农人用行动证明,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青春与梦想永远是最蓬勃的种子。
- END -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