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走进洪泽中等专业学校,长长的隔离带将三栋大楼围了一圈,隔离带前摆放的红色指示牌上赫然写着“隔离区”三个大字。
“目前,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区10个隔离点中规模最大的隔离点,也是收治隔离人数最多的隔离点,自隔离人员从7月31日夜里至8月2日上午陆续入住以来,共收治了311名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配备了3名医生6名护士,可以说管理好这样大的一个隔离点任务重、责任大。”党支部书记、校长成群星介绍说。
闻令而动 “当时老师们都在封闭小区回访第一轮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居民,没想到我们学校会被征用。”7月30日深夜临近12时,成群星接到区委、区政府有关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自己负责的学校将被征用作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成群星放下电话后,立刻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伍永年赶到学校,组织宿管、保洁等第一批志愿服务人员共18人连夜清理学生宿舍,清空并打扫好隔离房间350个、工作人员休息室20间,一直忙到7月31日凌晨天亮才全部完成清扫。
房间清扫完后,学校将需要购买的物资整理成清单,发送给区发改委统一购买。“物资晚上才送到,因为比较多,用4个邮政车拉了4次,8月1日才全部到位。”副校长刘正茂介绍。由于学校女职工较多,大楼里没有电梯,分配物资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从一楼到六楼,每一栋都要来回跑几趟。“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都很积极配合。”
“希望广大教职工能够弘扬光荣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报名参加服务!”8月3日,学校又开始征集第二批志愿者。“我们的教职工从7月30日就开始在隔离点工作了,但是为了增加人手,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又在教职工中征集了第二批志愿者。” 成群星说。
“报名”“报名,义不容辞”“报名,小区封闭,要求协调”……第二批志愿者征集信息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学校教职工的纷纷响应。 满足需求 “我们将原来的100M无线网,调整至1000M,并开通了三个公共账号,能满足384人同时上网。”成群星说。为了保障隔离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上网需求,学校协调升级了学校网速。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后勤服务和应急管理专班,建立组织架构,安排夜间值班,对所有集中隔离人员的生活用品做到急送,尽最大可能满足各隔离人员正常的生活要求。
给幼儿买牛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隔离教师打印网课课件……一件件小事既暖心又细心。
“有一位隔离者做过肠息肉手术,不能吃米饭,只能吃馒头。我们知道后,就立刻安排师傅为他做,保证好他的一日三餐。” “有位老奶奶,60多岁了,不能吃辣,我们就叮嘱食堂师傅在她的饮食里不放辣椒。”
“五六岁的幼儿要喝牛奶,我们就派志愿者给他去买。”
“学校有些空调制冷效果不好,我们专门买了20个电风扇放到他们房间。” ……
为了保证隔离人员饮食的均衡化和营养化,学校在饭菜制作上下了一番功夫。翻开菜单,可以看到,早餐主要有包子、鸡蛋、蛋炒饭、牛奶,中晚餐有米饭、两荤、两素,另加一份水果或牛奶。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有个性化饮食需求的,学校都极力满足。“一定要为隔离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让他们吃得好、住得好、网上得好。”成群星表示。下一步,学校会把广播利用起来,每天7:30-8:00放一些广场舞歌曲,让大家在房间内伴着音乐健健身。 坚守岗位 “每天早上大厨5点半到岗,工作人员6点前到岗,一直要工作到晚上6点半才结束,一日三餐,每餐要准备约400人的饭菜,虽然辛苦,但能让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吃饱吃好,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我们感到很自豪、很光荣。”食堂管理员袁立说。他们每餐要制作398份快餐,工作量大、非常辛苦。为了提高送餐和分餐速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学校还协调从超市借用了24台手推车,提高食品和物品的发放速度。 韩学俊是学校的水电工,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但从防控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学校隔离阵地。只要隔离者房间水电有问题,他立即穿上防护服楼上楼下地跑着去维修。“前几天,有间隔离房没电了,韩师傅就穿着防护服去修理,因为担心一时修不好,他去之前还拿了一个风扇给隔离者,特别细心。”刘正茂介绍说。
“防护服脱了,里面全是水。只要在洪泽的教职工,我们能用的都用起来了。”成群星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学校,我们以前没有承担过这样的任务。我们坚信,在全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全体教职工志愿者齐心协力下,一定会将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工作做好。” (作者:孙亚文 殷潮 陈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