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已经十四个多月了,虽然已经会走路,我们说的话他很多也懂,可是,自己除了会简单的会喊“妈妈”、“爸爸”和“奶”外(可能是因为他和我妻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他也会喊“奶”),其它的,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啊啊”了。因为长时间和宝宝生活在一起,家人里对宝宝“啊啊”里的意思多少都会猜到一些的。不过,事情也有例外的时候。
前几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到女儿家洗澡(因为她家有地暖和二十四小时热水,所以,洗澡很舒服)。洗过澡换衣服的时候,我才发现没有拿需要换的内衣。我穿上短裤,打开门,看到只有宝宝站在门口,他可能在等我出去和他玩(我们每次上厕所,他也是跟我到厕所门口等我的)。我对宝宝说:“宝宝叫奶奶拿衣服给爷爷好吗?”宝宝一看我只穿一条裤头,而且是很着急的样子,可能是情急之下,他竟然不是喊一个字“奶”而是喊出了两个字“奶奶”,而且,一声比一声大,就怕他奶奶听不到。在家里的宝宝妈妈和奶奶当然都听到了,她们都很惊奇,因为从宝宝的嘴里从来也没有喊出过“奶奶”两个字。等我穿好衣服,他的妈妈和奶奶再让他喊时候,他再也不喊了,我只好解释说:“缺少语境,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宝宝才会喊,他知道我光着身子没有衣服穿。现在,我都穿好衣服了,还需要喊吗?”家人只好认同。
可是,如果喊“奶奶”是情急之下才发生的事情,那么,昨天女儿在家庭微信里发的一个视频,让我确信,宝宝真的在学说话了。
女儿发的视频里的主角当然是宝宝,他手扶栏杆,一个劲地在喊着“妈妈”。他喊一声,他妈妈就答应一声。他妈妈答应一声,他又喊一声。母子俩就不停地“妈妈”“哎!”地喊着答应着,没完没了,让家人觉得很是搞笑。可是,宝宝可能刚刚学说话,他喊得认真清楚,他妈妈也只得一边边答应。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和宝宝的关系不错,可是,宝宝到现在也不会喊“爷爷”。不知道是“爷爷”的发音不是很好发,还是因为我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够长的缘故。因为除了下班去吃饭,平时,我的大部分时间还在班上和自己的家里,和宝宝呆的时间长的毕竟还是宝宝的爸爸妈妈和我妻子。宝宝好像知道我吃过饭就要走,最近看我吃过饭,穿上衣服,宝宝总是主动和我挥手“拜拜”。因为我每次吃过饭都会宝宝说:“爷爷要上班了,下班再和宝宝玩好吗?拜拜!”宝宝好像听懂了,每次都会和我“拜拜”,从来不哭闹,现在,就是我不说“拜拜”,他也主动和我“拜拜”了。只是,他既不会喊“爷爷”,也不会说“拜拜”。
其实,不管是宝宝喊“爸爸”“妈妈”也好,喊“奶奶”也好,我知道宝宝迟早也会喊“爷爷”的,就像宝宝学走路,开始肯定是摇摇晃晃,可是,他总有一天会走得很好,我们完全不用着急,这大概就是成长吧?因为人都是要长大的。可是,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宝宝幼儿的时候可以耐心地等着宝宝学走路和学说话,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显得很着急了,恨不得宝宝一下子变成天才,他们早已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希望我们的宝宝和天下的宝宝都能像田里的庄稼一样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需要的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阳光、水和空气,适当的时候给它们施点肥,千万不要干“拔苗助长”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