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421|回复: 2

“牢饭”吃出了妈妈的味道,陆续失控大哭,皇帝:放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4 18: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牢饭”吃出了妈妈的味道,陆续失控大哭,皇帝:放了吧


百善孝为先,不只是一句道理,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共识,即使他贵为帝王。
陆续摊上大事了:作为东汉时吴郡的名人,他卷入了楚王谋反案件。
东汉明帝时期,身为天子同父异母的弟弟,楚王很活跃。他热衷于建庙、供养和尚,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徒。
本来陆续这么个小官僚是入不了楚王法眼的,甚至可能都没见过面。但还是被牵连了,深陷牢狱之灾和严刑拷打的绝境。



一、陆续当官,不求上进
陆续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早逝。他从小聪颖,被举荐为郡户曹史,相当于管户口的地方官员。
有一年发生灾害,许多家庭都断了粮,太守尹兴命令陆续在都亭赈灾舍粥,陆续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理完毕后,尹兴询问具体情况,陆续毫不迟疑,立即答出受救济的有六百余人,并准确说出了每个人的姓名。
尹兴非常赞赏他的才能,向上推荐了陆续。刺史考察之后,召见陆续,征召他为别驾从事。但陆续放弃了升迁的机会,以身体不好的理由,仍然回到郡里为官。
"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辟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掾。"《后汉书·独行列传》
从史书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①、陆续很聪明。②、他没有官瘾。
这里有些许矛盾:说他没有官瘾,为什么他却愿在家乡会稽郡做官?
史书上没有说明,但推测,这很可能是家族利益的需要。
东汉,是士族庄园经济畸形发展的时期,陆家即为当地的士族,当然需要在本郡事务中拥有发言权,这对维护家族利益至关重要。
虽说朝中为官,可给家族更大助力,但陆续显然志不在此。他有所不知的是,这个决定使他错过了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机会。
二、楚王造反,似有还无
刘英是东汉光武帝与许美人所生。他的楚王府里居住着大量僧人、道士,笃信佛道乐此不疲。也许是和佛道之人一起呆久了,思想、观念与常人不大相同,有时还做出一些古怪的事情——
永平八年,汉明帝下诏,死罪犯可以纳绢赎罪。楚王刘英拿出黄缣白纨三十匹,交给国相,自称用以赎罪:
"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
见他将自己直接放在重罪的位置,国相被吓了一跳,转而考虑到,他许是为了修行而为之,就将财物给他退了回去,让他拿去佛祖那里去赎罪。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如此这般的楚王,被一个叫燕广的小人物举报:预谋造反。有司审查,也发现了一些不轨行为:
①、招聚一批奸猾之徒。刘英是最早的佛教徒之一,当时,佛教还是新生事物,刘英与一些外国和尚在一起,确实难以解释澄清。
②、刘英佛道兼修,龟甲图谶也在他的兴趣范围,甚至参与其中。但图谶之说,历来是惹祸的根苗。这次举报的主体事件也正是"造图"。
③、封官超出了职权范围。
主检部门由此推论其:"大逆不道,请诛之。"
楚王刘英没搞军队、没招人才,说他谋逆实在有些牵强。
皇帝给他的处罚也另类:家中其他人不予追究,仍住在原楚宫,只有刘英废除王位,迁往丹阳,并且派出特使,带着一支乐队,沿路吹吹打打地护送而去。此去一年后,刘英在丹阳自尽,这是后话。
皇帝处罚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羞辱刘英,但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了。



三、陆续熬酷刑,妈妈送"狱餐"
宽大处理了刘英,其他人却不能放过。汉明帝派出重臣、内侍联合办案。严刑逼供之下,有人开始攀咬,罪犯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上至皇室成员、下到平民百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案件,洛阳监Yu里关押进数千人。
"楚王英谋反,废,国除,迁于泾县,所连及死徙者数千人。"
刘英有一本名册被呈送给了皇帝,这是楚王结交的名人记录。汉明帝很震怒,下令按名抓捕。会稽郡太守尹兴也在名单之内,他的郡衙被一锅端,包括陆续在内全都被收监。
陆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押往洛阳。在狱中,他们受到非常残酷的对待,严刑拷打,肌肉溃烂,大部分人被折磨致死。
审讯人员用尽办法,遍体鳞伤的陆续却始终拒不认罪,宫中的使者也不得不对他心下佩服。但某日午餐,却见他对着饭菜痛哭流涕,悲伤不已。使者很奇怪地询问,陆续回答:"母亲来了,不能相见,所以哭泣。"
使者以为狱卒暗通消息,很生气,要将其治罪。陆续忙说:"不是别人告诉我的,是我认出了母亲做的饭菜。"
使者走近陆续,仔细看了看他跟前的饭菜,没发现异常:"你怎么知道这是母亲做的?"
"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后汉书·独行列传》
原来,陆母从遥远的家乡赶来探望入狱的儿子,却不被允许相见,只能做好几样饭菜,央求狱卒转送,不想却被陆续一眼认出。
结语:
母子连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入狱。
使者出来查看,果然是陆续的母亲。他心中受到感动,将此事上报了皇帝,并奏明尹兴等查无实证。
汉明帝也觉得这件事感人,索性赦免了会稽郡一干人员。陆续被放回家,判罚不得再为官。
陆续当初若接受刺史的提拔,外出做官,也许能躲过此劫。他在狱中既然能挺过各种酷刑,除了拒绝承认谋反的强大意志,也证明他的身体素质相当不错,那么,当初的因病辞官就的确只是托词了。
父母在,不远游。也许,他拒绝升官,只是为了就近侍奉母亲。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单从菜肴的形状就认出母亲大人的刀工呢!
搜狗截图20240614182856.jpg



1913

主题

3万

帖子

47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477688
发表于 2024-6-14 21:3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一目十行,大慨意思知道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