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以为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求学的想法,行为谨慎忧勤事业,也要有大度洒脱不受约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的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清苦克制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培育万物成长呢?

鲁迅说过,学要学得踏实,玩要玩得痛快。学习的时候,专心一志,心无旁骛,博览群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有勇攀书山高峰的决心。行为上,谨小慎微,不拘泥小节,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愁,大度洒脱,不拘一格,人间真味尽在其中。处世有棱有角,不被世俗的眼光和规则所束缚,不必约束自己的言行,也不必恪守清规戒律,过着清苦克制的生活。人生应该如春天般明媚,夏天般绚烂,秋天般洒脱,冬天般肃静,灵活潇洒,适时而动。

“以玩世来救世,用骂世来醒世;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这是台湾的李敖大师的处世原则,也是他的人生领悟。
李敖出生于1935年,1949年随父母迁居至台湾生活,中学时思想便比较激进,与他的恩师、台湾地下共产党员严侨(严复长孙)素有交集,并结下深厚的情谊。高三时,恩师严侨被国民党逮捕并秘密处决,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并休学在家自修。
1954年,李敖以同等学力考取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学习,后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新考取台湾大学历史系。大学三年级时,李敖即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大学毕业后,李敖去凤山陆军步兵学校,受第八期预备军官训练,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及台湾南部。

深厚的学业功底和丰富的军旅阅历,使李敖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部队服役时,李敖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宣扬自由主义思潮,反对中国国民党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退伍后,李敖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同年在《文星》第四十九期发表《老年人和埲子》,并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其后在《文星》第九十八期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批评国民党。杂志因此被封杀,李敖也被逮捕入狱。
出狱后,李敖大量为国民党党外杂志写文章,公论所在,蔚为重镇,倡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一己之力,以笔作为武器跟国民党当局斗智斗勇,很受当时台湾民众的拥戴。李敖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出了一百多本书,被禁了96本,在台湾被誉为”大师“。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纸质媒体开始没落,李敖开始在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节目,因批评时政而成为电视媒体焦点,曾代表新党竞选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后来参选议会议员并顺利当选。在议员生涯中,李敖把议员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得淋漓尽致,怒笑怒骂,针砭时政,给台湾政坛注入一股清流。
李敖一生没什么朋友,有点孤独,一天在书房工作16个小时,3个月能写出一本书。纵观李敖一生:放荡不羁,嬉笑怒骂,游刃有余,多姿多彩;欣赏和崇拜他的人很多,鄙视和不屑他的人也很多。兢业的心思,潇洒的趣味,用来形容李敖一生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