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秋冬季校园高发传染病识别 流行性感冒(流感):通过飞沫 / 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传染性极强,易在班级、宿舍暴发。 诺如病毒感染:经粪口 / 飞沫传播,主要症状是急性呕吐、腹泻,常因共用餐具、接触被污染扶手引发,恢复快但传播迅猛。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突发高热(39-40℃)、剧烈关节痛、皮疹,人群普遍易感,重点做好“识症状、防蚊虫、早应对”。 水痘:空气 / 接触传播,初期像感冒,后出红色斑疹、水疱,需隔离至结痂,未接种疫苗的学生易中招。 二、校园核心防控措施(可落地) 个人防护 “三到位”: 洗手到位: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 “七步洗手法” 洗手,避免用手揉眼、摸口鼻。 口罩到位:流感季或身边有同学咳嗽时,规范佩戴口罩;患呼吸道疾病时主动戴口罩,不带病上课。 作息到位:保证每天 8-10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免疫力差的学生更易感染)。 校园环境 “两必须”: 必须通风:教室、宿舍每天至少通风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下课时开窗,降低病毒浓度)。 必须清洁:食堂餐具高温消毒,教室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疫苗接种 “早安排”: 流感疫苗:每年 9-10 月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师生尤其是体质弱的优先接种。 三、应急处理流程 若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第一时间报告老师 / 校医,不隐瞒病情,避免带病上课。 患病学生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如诺如病毒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72 小时,水痘需隔离至全部结痂),返校时需提供健康证明。 同班 / 同宿舍出现病例后,需配合学校做好环境消毒、健康监测,避免聚集性活动。 若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第一时间报告老师 / 校医,不隐瞒病情,避免带病上课。 患病学生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如诺如病毒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72 小时,水痘需隔离至全部结痂),返校时需提供健康证明。 同班 / 同宿舍出现病例后,需配合学校做好环境消毒、健康监测,避免聚集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