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中秋节放假通知 玉兔送福丹桂香,敲锣打鼓炮声鸣。月满中秋盼团圆,结彩张灯喜乐盈。在国庆节、中秋节来临之际,为了合理安排假期时间与生活,现将放假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0月1日(星期三)到10月8日(星期三)放假,共8天。10月11日(星期六)上课,上星期三的课。
1. 假期安全心中记,健康相伴度长假。长假期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均衡饮食,荤素搭配,注意不过量食用月饼,避免造成吞咽与消化困难。保持一定的运动量,确保假期规律地作息。 2. 炎炎暑热未散尽,防止溺水仍谨记。假期间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外出游玩需注意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游泳应在有救生员监护的正规场所进行。不到没有专人管理的水域玩水,不在危险水域逗留徘徊。 3. 休闲劳动两不误,合理规划促成长。可以和孩子制定简单的假期计划,平衡居家劳动与休息。可以带领孩子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帮忙做饭等,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 4. 爱国教育正当时,团圆节日送祝福。国庆节、中秋节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在节日期间,带领孩子观看网络阅兵仪式或参加升旗仪式,在节日的氛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带孩子学习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亲人送去节日祝福,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庆遇上中秋节,这种“家国同庆”的巧合并非偶然,而是我国传统历法中“阴阳合历”智慧的生动体现。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回归年)约365.24天,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朔望月)约29.53天,两者周期差异导致农历12个月比公历每年短约 11 天。古人发现,19个回归年(约6939.6天)与235个朔望月(约6939.7 天)几乎等长,仅差 2 小时左右。于是通过“十九年七闰”调节——每 19 年设置7 个不含中气的闰月,让农历年平均长度贴近回归年,既保证中秋总在月圆时,又使传统节日与季节稳定对应,这便是双节相遇的天文历法密码。
国庆节与中秋节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宇宙韵律的必然。当我们在假期中仰望明月时,看到的不仅是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更是古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智慧结晶——这种将家国情怀融入时空规律的创造,正是中华文明最动人的时间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