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钓小药运用心得:依时而动,味诱群鱼
秋季天高气爽,鱼类为越冬储备能量,摄食积极,是一年中的钓鱼黄金期。然而,秋季气候多变,鱼情也随之起伏。巧妙使用小药(添加剂),能显著提升钓获。笔者结合多年实战,总结出一套秋钓用小药的经验,与各位钓友分享。
总原则在于“依时而动”。秋季可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用饵思路也需灵活调整。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水温仍高,小杂鱼闹窝凶猛。此阶段小药宜清淡,主打果香(草莓、凤梨)与薯香,辅以少量果酸。果酸能刺激鱼儿开口,化解闷热天气导致的鱼口不佳。切忌使用浓腥添加剂,否则会招来无数小杂鱼,令人不胜其烦。
仲秋阶段,气候宜人,水温适中,鱼类食欲最为旺盛,是爆护的绝佳时机。此时应果断调整策略,小药味型要浓烈,以 “腥”、“甜” 为主旋律。虾粉、蚕蛹液提供高蛋白,强力诱鱼;大麦膏、红薯膏的高甜度对鲫鲤诱惑极大;亦可尝试 “奶香” 钓大鲫。此阶段可大胆将腥、香、甜复合使用,打造出能量充沛的“盛宴”。
至深秋,寒风渐起,水温骤降,鱼群活性大减,聚集深水少动。小药需以 “强刺激” 为核心。浓腥、浓香添加剂成为首选,旨在刺激鱼儿迟钝的感官。药酒的地位空前重要,其中所有的丁香、阿魏等成分穿透力强,能远距离唤醒鱼群就食。饵料务必调整得轻软蓬松,便于鱼口吸吮。
除遵循季节规律外,还需牢记几点:一是 “基础饵为本,小药为辅” ,绝不可本末倒置;二是 “宁少勿多” ,从极少量开始尝试,逐步微调,一次加多极易造成“死窝”;三是 “灵活应变” ,肥水加重味型,瘦水则偏清淡,钓养殖鱼可尝试原塘颗粒风味。
总之,秋钓用饵贵在应变。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鱼情变化,巧妙运用小药这把“双刃剑”,便能顺利打开鱼口,尽享秋季垂钓之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