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编辑7号 发表于 2022-5-24 17:43:36

向着5月30日进发|新安旅行团与名家的往事——鲁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共淮安市委联合出品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将在我市首演。我们特别推出《向着5月30日进发|新安旅行团与名家的往事》栏目,为大家介绍新安旅行团历时17年、行程5万里的救国历程中与名家们发生的种种温暖、感人的故事。“新旅”是如何在诸位领导人、名家、先辈的鼓舞、帮助下,依靠小团员们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信念,完成“民族解放小号手”的光荣使命的呢?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如《祝福》《阿Q正传》《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等,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800多万字的皇皇著译。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和奠基人。       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极其敬慕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尊称鲁迅为“导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为送别鲁迅,上海人民举行了隆重的送殡仪式。“新旅”全体团员于10月21日到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遗容,次日,部分团员参加出殡仪式并担任挽歌队。鲁迅出殡大游行场景       参加悼念活动的团员们都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张牧回忆道:“10月22日下午,为鲁迅先生出殡,我们‘新旅’担任挽歌队。同志们佩戴黑纱,迈着沉重的步伐,在年轻的音乐家孟波的指挥下,唱道:您的笔是枪尖,刺破了旧中国的脸;您的声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们的迷梦;在民族解放的斗争里,您不曾后退;擎着光芒的大旗,走在新中国的前头。啊,导师!啊,同志!您没有死,您活在我们的心底!”(摘自《烽火五万里:回忆新安旅行团》中《活跃在上海》一文,作者张牧。)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回忆当时的场景:“成千成万的参加者都一起列成了大队,四人一排四人一排的,好像长蛇般的大队,便在爱文义路上蠕动了。一个一个的团体代表,工厂代表们,都一起唱着壮烈的挽歌,前进!”(摘自《民族小号手:新安旅行团史料选》中《鲁迅先生出殡记》一文,原载于1936年11月2日上海《新儿童报》,作者张敬茂,即张牧。)       李以泰版画作品 《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鲁迅》(1974年)       黄中一回忆道:“出殡的队伍由一幅鲁迅先生的巨幅画像作先导,随后是灵车。灵柩上覆盖了一块红绸,上面绣了‘民族魂’三个大字……许多人举着花圈、挽联,我们‘新旅’担任了挽歌队……反动当局对这支送葬队伍十分害怕,出动了大批巡捕警察,骑着高头大马,企图阻拦、破坏队伍前进。愤怒的群众就把悲痛化为力量,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用雄壮有力的战歌既为鲁迅送葬,也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愤怒和抗议。他们慑于群众团结的威力,也慑于鲁迅先生的崇高威望,不敢靠近队伍,只好‘护送’我们过去。这次群众性的殡仪队伍就成了上海人民救亡运动史上一次特殊的示威大游行。”(摘自《烽火五万里:回忆新安旅行团》中《两次进上海》一文,作者黄中一。)上海鲁迅故居外景       张杰满怀斗志地写道:“战斗了一生的勇士鲁迅先生,生命的躯体既然不能再支撑你,你就安息吧!把剩下的工作由我们来负起!”(摘自《民族小号手:新安旅行团史料选》中《送葬的行列》一文,原载于1936年11月10日上海《新少年》第2卷第9期,作者张杰。)鲁迅手迹【编者的话】       鲁迅的离世使中国文坛陨落了一颗巨星,但他的作品与精神依然可以鼓舞无数中国人。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写:“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通过文学创作对人性深处的隐疾进行尖锐挖掘,对社会底层的阴暗面进行深刻批判,对人的精神与灵魂进行严苛拷问,对鼓励人们精神觉醒、思想独立起到了深远影响。毛主席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令人敬佩不已。鲁迅——这位战斗了一生的勇士,他可贵的精神成为“新旅”血脉中的养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前进,给予他们力量与勇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着5月30日进发|新安旅行团与名家的往事——鲁迅